人民网评:简政放权“深切手术”满足“人民的愿望”
——2015两会系列评论之三十三
姜赟
3月15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万众瞩目的总理记者会上,依然是黑西装白衬衫蓝领带,依然是体恤大家辛苦的开场白,依然是妙语连珠搭配“强style”的手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面向全世界,从容展现大国总理的风范,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国红利。
令人瞩目的是,“不是‘剪指甲’是‘割腕’, 忍痛也得下刀”;“穿鞋要合脚,施政也要利民惠民”;“不能像开车一样,松了手刹,还踩着脚刹,明放暗不放”……许多“强式金句”继续指向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事、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简政放权,彰显“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心、“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毅力,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注入支撑力量,提振信心。
正因为有了如此坚定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去年简政放权的成效是明显的。去年11月109枚废弃公章被封存送往国家博物馆的一幕,即是政府“自我革命”的生动见证。其背后是,两年时间,中央砍掉了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两年光阴,中央完成了当初提出的五年目标。这样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这样的勇气,不可谓不盛。
在成绩面前,李克强坦诚面对存在的问题。好放的都放了,剩下的都是与部门核心利益息息相关的“硬骨头”;“手刹”是松了,但有些地方和部门仍踩着“脚刹”不放,简政放权这辆车依然开不动;审批事项瘦是瘦下来了,但“健身”还存在不足,“洁身”还存在不净。因此,他提出,今年要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继续砍掉200多项地方审批事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向省一级,并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可以想见,一场“深切手术”即将开动。
即便伤筋动骨,也是为了脱胎换骨。这是“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的愿望”。曾几何时,层层审批,耸立起“关系藩篱”,延伸出“办事求人”的潜规则。企业谋发展,群众来办事,面对一道道“弹簧门”“玻璃门”,忍受办事人员“看人下菜”的恶习,即便多花钱、欠人情也要提前跑门子、找关系,只为少费些周折、少跑些冤枉路。因此,市场活力的迸发受阻,老百姓更是深恶痛绝。如今,政府清障搭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中,简政放权的推进,“清单”机制的建立,正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生动实践,必将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当然,政府缩手,转变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睡大觉”了。不仅不能睡,还要当好“守夜人”,避免企业随着市场逐利天性走歪跑偏,对教育、医疗、社保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
唯有破茧才可以出蚕。政府的“自我革命”必须坚持“协同推进”,着力打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有权不能任性,办事不用求人,中国发展行进在法治的轨道上,责任的阳光下。(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