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包:“阿Q大战”催生新年俗

28.02.2015  12:07

  本报记者 杨洪伦

  在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通过支付宝、微信、购物网站、打车软件等平台收发网络红包,成为当下人们玩得频率最高的一项全民运动,并由此引起广泛争议。不可否认,网络红包本身是“阿Q大战(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产物,它能迅速风靡全国,必然有不同寻常的魅力。

  “阿Q大战”催生手机红包热

  羊年春节,“红包”成为互联网巨头们营销的重头戏。节前,支付宝、微信、京东、360、快的等互联网企业早早就向用户发出了“红包”的宣传,并依托巨量的用户资源,形成了期待效应。

  除夕夜,春晚刚开始,支付宝用户们就开始了“”红包游戏;央视春晚吉祥物“羊羊”一声令下,电视机前的老老小小不停晃动着手机,很多人手机都不离手,随时随地收(抢)红包……

  24日,微信和支付宝分别发布数据:春节期间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春晚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次;截至大年初三支付宝红包总参与人数(除去重复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亿。

  而此前双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包含微信、QQ、支付宝在内,腾讯和阿里两家互联网巨头打算向用户发放超过80亿元现金和代金券红包。

  网络红包,对两家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来说,不过是一次旨在培养和争夺移动支付用户的成功营销,但网络红包的风靡,对全国数以亿计的移动用户来说,却成为一次不折不扣的新年俗体验。

  “梁晓亮”们的新年俗

  就职于我市某IT企业的梁晓亮女士,就在收发网络红包中收获了一场美美的新体验。

  以往都给联系人发短信拜年的梁晓亮,今年春节想尝试一下微信红包,她绑定银行卡开通了微信支付。大年初一,她在同学群、亲友群、客户群里发布了微信红包,并向一些重要联系人单独发放了链接。

  没想到,短短几天,她就发出了100多个微信红包。“收到我红包的朋友,有的回复我红包,有的向我拜年,有的在群里说谢谢,还有些不常联系的客户,也热烈地回复了我。”梁晓亮高兴地说,“一共发出去1061元,收到578元,几百元钱,请人吃顿饭都未必够,但却取得了这么大的效果。

  记者采访中发现,像梁晓亮这样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向朋友发网络红包的市民不在少数,亲友间的互动发红包成为春节的一大娱乐项目。

  经营着一家百人企业的张先生,对网络发红包的效果也是喜出望外。在人劝说下,张先生向企业员工开启了“群红包撒钱模式”,结果引发了员工们的“红包潮”,99名员工参与到了收发红包中,并藉此迅速热络起来,员工们纷纷给这位老板点赞,群里聊得热火朝天。

  “其实‘抢’红包就是为了一个乐呵。”有位朋友告诉记者,自己春节期间收到不少红包,但金额都很小,最小的一个仅0.01元,每收到一个红包都是一份好心情。而相对于包给父母、孩子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红包,网络红包可谓是惠而不费。

  支付宝红包数据显示,所有的红包中,金额为1元的红包最受欢迎,超过1954万人发了1元红包。其次为10元红包,约1747万人选择了发10元红包。长春用户红包的平均金额为37.52元,位列全国第36位。

  业内人士分析,支付宝红包、微信红包等迅速风靡,本身就有着深厚的国情基础。春节,亲朋好友相互拜年,是不可或缺的。但现代人的交际圈子更加广泛,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等方式,往往无法充分满足人们拜年的情感需要,惠而不费的网络红包不仅满足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拜年需求,还有极强的互动性和时代性,相信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