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网球赛数排名世界前列 “中国赛季”还缺啥?

14.10.2016  02:06

  10月9日晚,位于北京北五环附近的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场里欢声如雷,随着英国名将穆雷高高举起自己首个中网男单冠军奖杯,2016赛季的中网落下帷幕。

  不知不觉间,中网已经走到第13个年头。更令人兴奋的是,在中网的带动下,今年中国各地举办的国际网球巡回赛达到惊人的9站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赛和4站ATP(世界职业男子网球协会)赛,数量和密度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世界职业网球赛事的“中国赛季”。

  网球大赛青睐中国

  2016年注定要在中国网球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WTA方面,4年前,中国还只有中国网球公开赛和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两项赛事,由于李娜、彭帅、张帅等中国金花近年来的异军突起,到了2016赛季,WTA全年56站巡回赛中,中国举办了9站。

  ATP方面,在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深圳公开赛基础上,今年,成都取代马来西亚吉隆坡,成为ATP巡回赛的一站。

  不光是比赛数量增长,级别也在稳步提高。中国网球公开赛赛事级别最高,仅次于四大满贯,与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迈阿密大师赛和马德里大师赛并称“四大超级赛事”。上海网球大师赛属于ATP世界巡回赛中等级最高的ATP1000大师赛级别。

  可以说,从赛事来源看,中国赛季正取代亚洲赛季,成为世界网球新的中心点。“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是越来越多巡回赛事进入中国的必然原因。”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相对高速发展,对网球赛事的需求量剧增;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多个城市选择放弃赛事。此消彼长,中国成为世界网球赛事优先落户的“集散地”。

  办赛理念亟待更新

  面对“遍地开花”的网球中国赛季,很多网球专家在欣喜之余也表示了担忧:这些赛事大都由地方体育部门承办,市场开发程度不足且缺乏全国统筹,资源浪费很大。

  一方面,从商业赞助模式看,除了中网、上海大师赛等赛事的商业赞助框架基本搭成外,各地一些中低级别的巡回赛主要依赖当地政府、体育局协助办赛,商业模式多处于模仿国外商业模式的阶段。例如,赞助收入占比过高,门票、媒体、餐饮及娱乐等关联业态占比较低,仍然缺少有效的商业开发等。

  专家表示,应积极借鉴国外巡回赛的多渠道融资经验,在品牌、资本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新思维寻求新突破;同时,应挖掘各类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消费习惯,设计各类相关产品,并针对目前产业链中比较薄弱的餐饮、娱乐、旅游等产品进行重点研发,延长网球的产业链。

  另一方面,中国赛季打的“世界球星牌”只能在短时间内刺激球市,要想长期运营还得培养自己的球星。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赛季的一系列比赛虽然为本土选手提供了更多与国际高手过招的机会,但是长时间的一轮游,给国内很多年轻球员的实际锻炼价值画上问号。

  培养沉淀网球文化

  中网期间,国家网球中心人声鼎沸;而平时,这里的场馆则显得有些落寞。这样的反差也在提醒我们,要打造在百姓生活中落地生根的网球赛事,需要踏踏实实地培养出良性的、超越赛事周期的网球文化与土壤。

  国内各地一些赛场内,比赛开始后有观众来回走动、球员发球时观众大喊大叫等现象并不罕见。这些都说明国内受众对于网球赛还仅限于初级的看热闹阶段,观赛习惯、观赛传统还未形成。

  而纵观那些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大满贯赛事,无论是法网红土上表现出的张力,还是温网草地上营造的惬意,无不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和当地民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这启示各办赛地,升级赛事是一方面,在营造网球氛围、培育网球文化方面,同样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责任编辑: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