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变白银 缤纷四季春——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万玮 通讯员 赵利
有一种美叫吉林,有一种山色叫长白,有一种惊艳叫冬景,有一种狂野叫滑雪……春节前省旅游局官方微博发布的信息图文并茂,殊美的吉林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长白山周边小镇宾馆爆满,延吉、长白山两个机场不断增加航班,每天逾万名游客奔赴吉林赏雾凇、观冬捕、泡温泉……
纷飞的雪花实实在在地化作了白银。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各地共接待旅游者770.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82亿元,同比增长20.40%。去年我省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214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7.09%;实现旅游总收入1846.79亿元,同比增长25.03%,分别比全国增速高出7.09和14.03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产业。
在推动吉林省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最先打破经济结构“二人转”困局,最为提振信心的板块,当数旅游业。种种数据、种种场景表明,全省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其力已聚、其势已成。
一批百亿元大项目镶嵌在白山松水中,托举旅游优势产业的崛起
吉林的优势在哪里?是生态。
那么,哪一个产业最能发挥吉林比较优势,与生态资源相辅相成呢?无烟产业——旅游业凸现出来。
着眼当下与未来,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去年7月,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视频会议上,时任省长巴音朝鲁的讲话掷地有声:打造旅游支柱产业,不是“可行”或“不可行”,也不是“可为”或“不可为”,而是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纲举目张。全省旅游部门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和举措,在打造旅游业升级版的整体推进中,率先突破薄弱环节。
吉林风光美不胜收,然而,游客到吉林的“吃住行游购娱”不尽如人意。针对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弱的软肋,全省旅游部门坚定不移地把旅游大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增强后劲的重点,抓在手上。围绕“留得住”、“游得好”,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
1月16日,万科松花湖国际度假区正式投运。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从雪道上飞驰而下,送给度假区8个字:“梦想成真,超出预期”。松花湖国际度假区计划总投资400亿元,涵盖世界级滑雪场、五星级度假酒店、滑雪度假小镇及丰富的旅游配套设施,拥有34条优质雪道,全长约31公里,滑雪面积达175公顷,距主城区仅15公里,是国内惟一的大型城区滑雪场。
总投资230亿元的长白山旅游度假区缔造了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模式,已投入运营的“亚洲第一滑雪场”可同时容纳8000位滑雪者,设计标准甚至达到了冬奥会比赛的要求,高速公路出口、长白山机场、火车站近在咫尺。
去年,全省开工建设旅游项目232项,完成投资302.3亿元,承接这一投资强度,今年全省开工建设旅游项目243个。
一批超百亿元大项目镶嵌在白山松水中,如同坚实的骨架,稳稳地支撑起全省旅游业转型的大厦,全省旅游业的业态结构发生深刻改变,从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
大项目的集群释放效应无处不在:长春净月潭、吉林松花湖、延边朝鲜族民俗园等众多景区异彩纷呈,结点成线;生态游、冰雪游、边境游等七大旅游产品绚丽多姿。在全国旅游版图中,吉林形成了集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和人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品牌,成为夺目的一极。
童话般的世界,想不到的舒适。一位到吉林度假的媒体朋友说,吉林省和传统印象中沉重的老工业基地完全不同,用“缤纷四季,精彩吉林”形容,再恰当不过。
四两拨千斤,在产业深度融合中再造吉林新优势
意义更为深远的是旅游业关联着上百个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旅游业向转型升级的快速挺进中,也为相关产业开辟出广阔空间。
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路径中,现代都市农业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旅游业一荣俱荣。
寒冬腊月,雪漫长空。长春市双阳区小红帽采摘园、绿屋生态农庄、缘山湖农业园却飞红流翠、生机盎然,红色的草莓娇艳欲滴。各大旅行社开通“草莓采摘+泡御龙温泉”、“草莓采摘+品鹿肉美食”的旅游线路,一拨接一拨游客络绎而来。
双阳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突破口,以奢岭、双营为重点区域,集中打造集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服务型休闲农业板块,一条长春南部的都市农业产业带正在隆起。2014年,全区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3.8亿元,农民人均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获得收入4865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不仅仅是长春市双阳区。
如群星拱月,吉林市、延吉市、白山市等城市周边都形成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带,雪乡(村)、满族村、金达莱村等特色乡村群星闪耀。绝大部分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化,旅游服务业收入占到农民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份额,整体收入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7年,我省将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示范村300个、示范户1000个,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也不仅仅是农业。
“为了应对每天4000人次的接待量,今年新增加了1500双雪鞋和1200套雪板。”长白山滑雪服务中心接待部副经理李美萱告诉记者。
今年松原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中,记者注意到与往年不同的是,查干湖渔场与众多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合作,游客选中了刚打捞上来的鱼,现场交给物流公司,通过冷链配送,24小时内即可送达……
这些场景意味着什么?
撬开这些缝隙,一些新产业就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不正是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中期待的新突破吗!
省旅游局局长赵晓君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全力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借助国务院“旅游装备制造业被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利契机,依托长春一汽、吉林市铁合金厂、吉林碳素集团、吉化公司等企业,量身订制房车、雪杖、滑雪板、高尔夫球杆、游船和游艇等产品和部分材质,大力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构建中国北方旅游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
旅游业率先融入“一带一路”,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吉林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中,旅游业还能担当起更多使命。在采访中,很多人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自秦汉时起,珲春经俄罗斯至日本的航道就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无论是海上还是陆路,吉林省东西部区域均包含于古丝绸之路当中。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如果旅游业能发挥出串珠成链的作用,对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全省旅游部门先行先试,科学谋划实施打造“一带一路”吉林旅游版构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旅游业出现率先突破的态势,发挥出东北亚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桥头堡作用。
东北亚多目的地旅游促进中心在珲春市正式成立,这是吉林省旅游发展史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旅游组织。“大图们倡议”东北亚旅游论坛,就东北亚国家通过开发图们江三角洲共享利益、东北亚旅游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将图们江三角洲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途径达成共识。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区正在加快谋划推进,这将成为东北亚旅游一体化强有力的“助推器”,建成后将成为惠及中、俄、朝,连接蒙、日、韩的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届时,包括中国珲春、俄罗斯哈桑和朝鲜罗先在内的泛图们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继海南岛之后的亚洲第二个国际旅游自由区。
1月1日早6时,在珲春防川景区,来自中、俄、朝三国方向的焰火齐放,照彻天空,游客们在龙虎阁观景台上观看焰火,等待日出,祈福新年。
动感图们江,活力三国城,这是东北亚互联互通的生动诠释。
目前,珲春、图们、龙井等县市的8个旅游口岸已全部开放,中俄朝环形跨国游、中朝跨境自驾车游、图们江水上游、中朝骑行游等新业态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品牌影响力。韩国、俄罗斯、日本成为我省第一、第二、第三大入境旅游客源国,东北亚游客已占全省入境市场的70%以上。
担当起多重使命的旅游业如何蹄疾步稳?省旅游局局长赵晓君说,要积极推动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创新旅游部门统筹职能,创新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撑措施,创新引导产业发展和优化行业管理的方式。要高标准编制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宏观战略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和产品建设上来。
白山千秋画,松水万古琴。推进吉林新一轮振兴的征途中,把旅游业打造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前景可期,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