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跨越风劲蹄疾

04.12.2014  01:20

    记者 王法权

    初冬时节,走进边城珲春,转型升级的蓬勃活力,让人感到这片开放热土依然“绿”意正浓——

    计划投资5亿元的雅戈尔(珲春)国际服装城项目签约落地;孟岭富硒苹果首次敲开俄罗斯市场的大门;距珲春口岸60公里的中俄合作建设扎鲁比诺万能港项目顺利推进;珲春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河道疏浚9.1公里,河堤路顺利通车;吉林至珲春高铁珲春站区全面铺轨……

    记者信手捕捉的这几个“画面”,是珲春绿色转型发展的缩影。

    今年以来,珲春市暨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按照年初确定的“加快改革开放,建设美丽珲春,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抓改革,争做省州改革试验田;抓开放,打造长吉图的桥头堡;抓发展,争当省州的排头兵;抓城建,打造国际现代化城市;抓民生,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在东北沿边各开放城市中居首位。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绿色引擎”。

    转型发展,环保先行。珲春市持续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了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加大了破坏生态整治力度,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步伐,最大化扩展湿地面积。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和规划管理,全面推进珲春河综合治理、灌区改造、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全力引进低耗能、低污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绿色环保项目。与此同时,对现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改造。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科技创新,提升运行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施碧水、蓝天、宁静、宜居“四大工程”,收效明显,被省环保厅授予“吉林省生态市”称号。

    为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珲春市转变发展理念,科学调整产业布局,依托生态、资源、区位、政策、人文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境外资源入境加工、有机农业等绿色产业。在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基础的前提下,提出打造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加工、海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商贸物流五大百亿级产业。目前这些产业巨大的拉动效应已经显现出来。以海产品加工为例,全市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今年1至8月份,实现产值24亿元,上缴税金1.44亿元。

    依托绿色定位和五大百亿级产业的“磁场效应”,珲春项目建设呈现出速度快、活力强、后劲足的喜人局面。今年该市实施了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003亿元,当年计划到位资金14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17个,1亿元以上项目9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52个。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17.4%;招商引资到位142.5亿元,同比增长20.8%。1至10月份,全口径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21.7%。

    转型升级先行先试,绿色跨越风劲蹄疾。珲春市委书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玉龙告诉记者,下一步,珲春市将坚持生态为先原则,以建设美丽珲春为目标,着重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全力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做强木制品加工业。全力引进境外木材,增强木制品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争取3-5年内,规模以上木制品加工企业达到40户,培育龙头企业10家,实现百亿级规模。做精旅游业。继续加强防川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服务质量,开辟更多跨境旅游线路,将旅游业培育成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将珲春打造成为旅游休闲养生基地。做大新型建材业。积极谋划在英安、板石等乡镇建设新型建材园区,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生产、研发、销售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以及装饰装潢材料,争取到2015年,实现产值60-80亿元。做优医药食品业。依托派高生物、华瑞参业等龙头企业,全面推广现代生物技术,加快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研发体系。全力发展黄牛养殖、食用菌栽培、绿色稻米、有机蔬菜和林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做好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小贷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加快发展,积极开发金融产品,增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逐步放开金融市场,并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保险机构在珲春设立分支机构;筹建有实力的担保公司或行业协会。设立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及税收优惠等形式,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透过珲春大手笔的绿色谋篇,记者感到,这座位于图们江畔的国际开放城市的绿色崛起梦,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