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之路
梁正 孟庆民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制约,长岭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如何加快发展?靠什么发展?经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长岭制定了建设能源县、建设生态县的一系列发展战略。以生态县建设为基础,长岭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开发绿色能源 劣势变为优势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长岭自然气候的写照。多年来,风灾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麻烦,大田复种、棚膜被刮飞、村屯被迫整体搬迁……从2001年开始,长岭县开始研究让风力变废为宝,造福于民。立足风能、生物质能丰富的实际,长岭提出建设“能源大县”目标,开发绿色能源,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县。
经过多年的研究、勘测、推介和招商发展,如今,大风在长岭已经变害为宝,并且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品牌资源。该县已引进中国华电、中国电力投资等大型集团,建设风场5处,安装风机236台,装机规模达35万千瓦。长岭县被列入全省“十二五”风电远景规划之中,是全省风电“百万千瓦基地县”。500千伏输变电站与吉林省500千伏主网相连,将实现风电基地在全省电网区域及东北电网内统筹消纳。
作为农业大县,长岭有着丰富的秸秆等生物质资源。为进一步开发生物质能源,长岭县成功引进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2014年7月投产,已累计发电9千万千瓦。
壮大绿色产业 发展生态经济
发展生态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治本之策。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长岭县通过改良土壤等方式,对西北部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几年来,全县共开发治理盐碱地1.36万公顷,新增耕地4000公顷。引进润禾农业开发公司等4户企业,开发整理盐碱地种植水稻,昔日盐碱地变成良田。长岭县还通过革新种植技术、更新种植结构,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充分发挥生态和特色资源优势,用生态理念谋划工业发展,以发展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打造“生态工业”。投资40亿元的中粮肉食产业链基地项目,重点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型养殖模式,引导养殖业与林果、花木、蔬菜、粮食等农业生产相结合,将有效实现种养增收与环境保护双赢。
旅游业是低碳绿色环保产业。长岭县立足旅游资源,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快龙源山森林公园、龙泉山森林公园、龙凤湖、龙灵塔、龙盛园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积极构筑“五龙”腾飞的旅游格局。同时加大乡村风情游、风电景观游、草原生态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推介力度,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业尽快融入省、白城市旅游大格局中,推动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打造绿色长岭 促进持续发展
长岭县通过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三城”,加强城市建设。在县城建设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开展“城市综合环境质量跨越年”活动,加大市容环境整治力度。在农村,实施村屯环境整治。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以“四清、四改、两化”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村屯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
省委全会提出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长岭县抢抓这一有利契机,加快推进河湖连通,“引松入长”将沟通连接域内27个湖泡,形成引、蓄、灌、排相结合的河湖连通工程体系和生态循环趋势,增加湿地、草原、水面及旱田灌溉面积,为城市供水提供水资源保障,改善长岭西北部生态环境。
长岭是全国绿化先进县、吉林省生态草建设先进县。在此基础上,长岭县继续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加城乡绿量,提高绿地覆盖率,实施了“三年绿化美化长岭大地”活动,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5.3%。同时,加大林地林木资源管护力度,落实管护责任,严厉打击滥砍盗伐行为,并重点实施草原荒漠化治理工程,努力打造“绿色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