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绿色一个主场——白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走笔
人们用“草原明珠”来形容白城这座塞外草原小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秀美的景色,代表了人们对神秘绿色草原的向往和礼赞。数百年的发展史,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唯独不变的,是它一脉相承的绿水草原——近年来,白城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抓住加快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契机,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草原生态城、激情创业地铸就了白城的高度,放眼瀚海大地,一幅幅“青山绿草共为邻”的写意画卷正徐徐展开。
三曲协奏唱响绿色主旋律
奏响绿色进行曲,规划生态“绿脉”、打造生态“绿肺”、编织生态“绿网”。风沙弥漫曾是老一辈鹤乡人心头抹不去的土黄色记忆。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世世代代生存在这里的鹤乡人梦寐以求着有朝一日绿染山川,水碧天蓝。
面对这种局面,白城市委、市政府站在构建和谐白城高度,大坐标审视、大手笔勾勒,在瀚海大地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和“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行动。确立了“一屏、两轴、三带、四区、五环”的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全面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大力造林绿化。目前,全市林地面积已达636万亩,森草覆盖率达39%,城市、改善恢复湿地22.5万亩……一道道绿色屏障锁住了风沙肆虐的脚步,让鹤乡大地染上了新绿、让荒山披上了绿装。
奏响蓝色交响曲,描绘蓝色新图景、引得源头活水来、构建魅力塞上水乡。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突出白城滨江、滨湖生态特色,构建六大体系,确定白城市五大水生态文明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水系为韵、生态白城”,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重构魅力塞上水乡。
有水则兴,无水则衰。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大安灌区、分洪入向、河湖连通工程等建设,为水生态建设增添新鲜“血液”。截至目前,白城市新连水库泡塘29个,增加蓄水5.6亿立方米,全市共增加水面面积80万亩。
奏响金色变奏曲,万顷荒地变良田、生态建设可持续。“想金山、盼银山,守住耕地是靠山”,这是鹤乡人最平实的想法。近年来,白城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目前,共完成土地整理项目53个,整理土地面积12.04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7.03万公顷。
三业共兴构建绿色大格局
叫响生态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业。时光堆集起鹤乡旅游富矿,赋予白城旅游业以鲜活的灵魂。近年来,白城市枪抓有利契机,提出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以“一线八点”精品旅游线路为引领,立足“湿地风光、鹤乡白城”整体形象定位,全力打造“湿地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军事体验游”三大品牌,精心培育草原风光、乡村休闲、历史文化等六大系列旅游产品,把“湿地风光、鹤乡白城”这张城市名片推向全国乃至世界,把魅力鹤乡建成草原的“独秀花园”和世界旅游地。
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绿色生态农业是白城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白城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培育并形成了水稻、绿豆、葵花、蓖麻、燕麦、辣椒、奶牛、草原红牛、肉禽、野生鱼十大特色产业,并初步建成了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支撑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靠天吃饭、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收入不高——传统农业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现在,这种状况在白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目前,全市棚膜经济面积已累计发展到6.72万亩,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各1个,建立国家和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1个。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从而成为了全省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主战场,吉林省唯一的保护性耕作示范市。
推进生态工业,让低碳之路在脚下延伸。工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白城突出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的开发利用,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及富裕电力的就地消纳,提升质态,壮大体量,走出了一条绿色、清洁、低碳的发展之路。
驭风而起,逐光而上,借物而兴。作为全国唯一风电本地消纳示范试点城市,白城利用风电供暖解决风电“弃风”问题,通过延伸风电产业链条,引进国内外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光伏发电项目和生物质能热电联产、气化发电项目,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和风电本地消纳能力。
三措并举开启绿色新征程
一项抉择,叩开“城市板块”扩张大门。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是白城发展的战略抉择。白城确定了“一核、双心、两轴、两片区”的空间布局,形成综合功能核心片区;建成南部综合中心;以原老镇区为依托的农业核心区,沿新洮白公路至东海路形成区域空间发展轴线、沿老洮白公路至龙湾社区形成区域产业发展轴线、规划北部城市职能区、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区。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为此,白城市启动了生态新区棚户区改造集中回迁工程,打通“生态之城”宜居脉络,转移和安置人口10万人,增强新区集聚力,为全市范围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棚户区居民改善性需求提供支撑。
一种模式,撬动“经营城镇”发展杠杆。产业兴则城市旺,白城全力实行“产城一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突出特色,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围绕产业兴市场,使市场成“大磁场”,成为白城经济发展的“黄金码头”。
为了彰显城市特色,打造城市“名片”,白城市按照“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目标,计划集中建设一批体现白城特色和城市品位的文化休闲产业。同时,白城探索运用城市经营的理念,开展小城镇建设,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施工,完善城市设施条件和环境面貌,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目标,使中心市区的建设,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风向标”。
一次机遇,跻身“海绵城市”建设之列。4月9日,暨白城申报“海绵城市”跻身全国4强后,鹤乡捷报再传——白城市成功入选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多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始终以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机遇、挑战,果断决策、迅速行动、科学部署,摸清“水家底”、把握“水现状”、认识“水危机”、采取“水对策”、做好“水文章”,举全市之力开展创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坚持生态优先,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绿水青山、重构魅力“塞上水乡”;本着“一元治水,多元振兴”的核心思想,因地制宜地选用“滞、蓄、净、用、渗、排”等多种技术措施,打造会呼吸的新型“海绵城市”,让城市内涝不会“涛声依旧”,内河污染也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白城,这个可以让人“深呼吸”的地方,吐纳之间,绿韵飞扬。让我们感悟到了绿色鹤乡的内涵:那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嘹亮而不腻耳的声音,是一种无须做作仰之弥高的厚重,是一种铿锵前行迈向未来的自信!
走进瀚海,就再也不想离开这片绿。
回首鹤乡,心头却永远走不出那片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