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打造美丽通化

07.01.2016  09:30

总投资100亿元、一期签约31亿元的通化市金厂镇龙溪谷健康小镇项目鸟瞰效果图。王忠先摄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李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展望“十三五”,山城通化已铆足了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让通化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巩固提升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地质灾害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探索建立林区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林区转型发展。实施黑土地保护行动,推进土壤改良、土地整理、农防林更新改造,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有序推动国有林区、林场、重要湿地和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迁移。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推行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和推广生态文化。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源头管控和环境准入,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污染总量控制,落实污染减排责任,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交易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清洁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燃煤小锅炉整治、燃油品质提升和机动车尾气治理,逐步淘汰黄标车。加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秸秆焚烧治理。强化水污染防治,实施水体清洁行动计划,推进浑江、鸭绿江、哈泥河等全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加快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探索建立节能量交易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城镇规模以水而定,产业发展量水而行,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地质找矿“358”战略,实现地质勘查重大突破,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绿色消费,严格执行禁塑令,鼓励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加快资源回收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控增量和盘活存量,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周山环境治理,积极争取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全面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应用,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支持新能源发展,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支持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推广。加快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建设。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特色乡镇、中心村为建设重点,推进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工程;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美丽宜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