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积极推行教育大学区管理模式

18.11.2015  03:25

  实行大学区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绿园区位于长春市西部,由长春市西部郊区与朝阳区、宽城区边缘地域组合而成,教育底子薄、环境差、规模小,农村学校校舍多年老化,年久失修,设备陈旧,功能不健全,当时的百姓给绿园教育的评价是“西部薄弱校的集合体”。全区34所中小学,农村学校达到18所。

  这对于绿园区来说,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

  2010年,绿园区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实施大学区管理。按照“资源共享、强弱联合、城乡一体、大小兼容”的原则,将全区学校分为7个大学区,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制定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义务教育达标学校建设评估验收实施方案》,把彻底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作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以硬件水平提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政府确立了“倾斜农村、扶持薄弱”的教育经费投入原则,通过“三个优先”(年初预算优先安排教育经费、财政拨款优先兑现教育经费、年终结余优先追加教育经费)支持农村学校发展。

  几年来,各级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优化硬件设施,推动了城乡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均衡。先后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1)所,农村学校新增教学楼面积(2.1万)平方米,铺设塑胶操场13个,配套教育教学装备资金(2611.6)万元。借着全市校园校舍标准化改造工程的东风,绿园区农村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变,彻底告别了校舍小、旧、破的历史,在18所农村学校中,已有17所学校实现楼房化,唯一的一所地房学校也是新建不久且已具有较为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农村学校昔日的D级危房、砖混老楼已脱胎换骨,新楼耸立;往日低洼不平、逢雨内涝“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操场已重换新颜,塑胶铺地;村小结束了供暖靠自烧小锅炉的历史,用上了集中供热;孩子们告别了旱厕的苦恼,开始享受室内水洗厕所的方便;政府补贴标准校车的运行,解决了2700名农村中小学生上放学不便和交通隐患问题;专职保安的配备、综合平台的监控,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安全的乐园,家长们放心的港湾。

  在推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绿园区还偕同驱动教育装备进程和信息强教战略。18所农村学校的功能教室全部得到新建和改造,教学仪器和图书全部配齐、配全。全区城乡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四室”建设率、仪器设备达标率均达到100%。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966)万元,完成区教育信息网站建设,建立了集教学管理、家庭教育、网络交流于一体,富有区域特色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全区农村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接入20-100兆光纤;完成全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全区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硬件建设班班通,广大师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师生也可以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秀成果。

  绿园区农村学校的发展变化只是春城教育的一个缩影,今天的春城教育,早已是今非昔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穿行于其中,处处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走进春城的每一所学校,花园似的校园,景色优美、生气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