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王”唠“瓜经”——记长白县十三道湾村西瓜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国胜

26.08.2015  10:33

  2015年,长白县气候异常,天气干旱,雨水少,农作物生长明显受到影响,然而,十三道湾村西瓜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国胜暖棚里的西瓜却喜获丰收,他的瓜在5月中旬就抢鲜上市了,两个瓜棚至少有5万元的收入。谈起十三道湾村西瓜,潘国胜有说不完的话题。

  十三道湾村有40多年的西瓜种植历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和独特的栽培技术,加之选择“京欣1号”、“春满园”等西瓜优质品种,产出的西瓜皮薄,瓤鲜红柔和,肉质脆且沙,纤维少,味甜,品质好,深受来往游客的喜爱,有着“长白第一瓜”的美誉。

  “你们村的西瓜也不算太好吃,前两天我在县城一个瓜摊上买了一个西瓜,摊主说是十三道湾村产的。”一同前来考察的人员听了潘国胜的介绍毫不掩饰的说。“谁说的?十三道湾村的西瓜现在在村里都不愁卖,合作社里一家也没有到县城卖的,过两天量大了可能有两家去县城卖。你说的那是冒充的。”听说有人冒充十三道湾村西瓜品牌,潘国胜有些激动,“老婆,给我留两个西瓜。”潘国胜给他的妻子打电话,在公路边的瓜摊上潘国胜的妻子热情地接待了考察人员。面对切开的沙瓤鲜红,在阳光下闪亮流汁的西瓜,大家毫不客气的吃起来,“嗯,好吃!”“不错,真甜!那天我买到假西瓜了。”那名考察人员的一席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西瓜暖棚里,有着25年种瓜经验的潘国胜继续滔滔不绝的唠着他的“瓜经”。聪明、能干的十三道湾村瓜农采用腐熟的鸡粪、猪粪等农家有机肥或充分发酵的豆饼作为栽培西瓜的底肥,以保证西瓜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养分和产出优质的西瓜产品。现在村里采取日光棚(宽12米)、温室大棚(宽8米)、小棚(宽3.5米)、小弓棚(宽1米)、大田五种栽培西瓜方法,以保证5至9月份都会有西瓜出售,获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如今,最早一茬温室大棚栽培的西瓜5月中旬成熟,亩产3000斤左右,1斤能卖到6到7元钱,大田栽培西瓜7月前后成熟,亩产5000斤左右,一斤卖到1元钱,最晚一茬在9月末,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上市,1斤也会卖到1.5元钱。

  当问到今年村里共种植多少亩西瓜时,潘国胜感慨地说,过去一年有二三百亩的种植面积,但由于多年种植西瓜,村里现在可利用西瓜栽培的土地越来越少,重茬土壤不仅影响了西瓜的产量,更是影响了西瓜的质量,得了疫病甚至绝收。到2014年全村栽培面积不足50亩。为解决这一难题,潘国胜从7年前就开始带领社员们开展西瓜嫁接栽培实验,但书本上的知识多不实用,几年试验都以失败告终。2013年的春天,几次碰壁的潘国胜突发灵感,将甜葫芦与西瓜播种在一起,在不伤害两棵种苗的基础上进行嫁接实验,也就是后来他自称的“直播靠接法”获得成功,成活率达到95%以上。2014年,甜葫芦嫁接西瓜试种成功,不仅有效预防了西瓜疫病的发生,产量比也普通栽培方法高出30%,大大提高了种瓜的收益。2015年,潘国胜的西瓜“直播靠接法”在全村推广,西瓜栽培面积突破100亩,预计收入7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排排瓜棚里,聪明、能干的十三道湾村人正以饱满的热情念着他们独有的“瓜经”,酝酿着一个个西瓜般甘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