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副主任经济增速下降是各国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22.12.2014  11:55

  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中国经济要秉持怎样的发展新理念?从何发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如何营造经济发展新环境?12月21日举行的2014-2015中国经济年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脑力激荡——

  “要以平常心面对经济增速换挡的客观事实,摆脱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开门见山。他分析认为,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经济增速近两年有所放缓,但既没有顶破物价的“天花板”,也没有突破就业的“底线”。经济增速下降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调适理念的同时,朱之鑫认为,还应调适政策与方法。在他看来,应研究提出适应新常态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创新,建立健全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财税、金融产业、投资、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之间相互配套,力争叠加之后释放出更大的正效应。同时,必须更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探索、创新、分析评价方法,健全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创新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用新视角去分析和把脉经济,用新思路去抓好调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认识新常态之外,更要主动作为,引领新常态。具体来说,就是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和市场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强调,寻找新动力需要重塑5方面的优势,即产业优势、贸易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与人力资本优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发掘新动力,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当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以后,生产率提升的难度大大增加。在他看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有赖于五大重点领域改革的推进。一要提升农业生产率,重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带来农业可持续发展;二要加快基础产业领域的改革,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三要加快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改造,构建全新的资源配置模式;四要加速行业内转型,政府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环境;五要构建对外开放大格局,无论是制造业“走出去”收购兼并还是服务业“引进来”倒逼国内改革,都有助于推动我国在全世界高水平竞争中成为引领者。

  在创新驱动发展分论坛上,嘉宾们一致认为创新是新常态下新动力的源泉。

  “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着力点应放在发展技术市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科技园区上。”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则表示,在实现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强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他分析说,三大布局可以让知识产权在新常态下发挥顶梁柱的作用。首先是做好专利的区域布局,结合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布局,促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以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性战略的实现。二是做好专利的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专业性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做好专利的海外布局,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比如,可以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形成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的国际规则。

  “改革有助于激发新活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说,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改革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在新常态下,改革可以为创新营造一个更好的体制条件、政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表示,改革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果政府自身改革是“开场戏”,那么,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则是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

  “下一步,应尽快推出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使企业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壁垒,加快放开石油、电力、天然气、电信等垄断性竞争性环节的业务;抓紧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医药领域价格改革,凡是涉及竞争领域的价格,政府尽量少管。”彭森说。

  朱之鑫认为,激发新常态下的新活力,需要有破有立。要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先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效用明显的改革措施,增强改革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快价格改革,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最大力度改革定价机制的规则、最大程度实现公开透明;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财政金融体制,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破立之间,就是新常态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朱之鑫说。(记者 陈莹莹 )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