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遗书 打击抑或宽容

12.05.2015  15:36

  近日,一条微信引爆了朋友圈,然后扩散到整个网络: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医生在手术室捡到一名60多岁的男患者的遗书,患者在遗书中叮嘱子女,如果手术意外导致死亡,必须索要不低于30万元赔偿,否则遗体绝不移出医院大门。患者甚至对赔偿款的分配、丧事办理做了详细的安排。然而,这名男性患者进行的是风险极小的膀胱结石手术。(5月11日《重庆晨报》)

  正方

  严厉谴责惩前毖后

  出了医疗纠纷,应该通过申请医疗鉴定等正常程序解决,“停尸索赔”的做法,既严重影响了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也涉嫌违法。手术前就写下“停尸索赔”遗书的人或许不多,但存有类似“敲一笔”心理者却并非个别。中国人信奉“人死为大”,这种传统被部分人利用,成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和借口,以至于催生了一个“医闹”群体。这个问题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加大管理和打击的力度。

  “停尸索赔”遗书显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遗书,其本质乃是一个“医闹”安排和策划,涉及道德和法律问题,还是应该依法办事,无原则的宽容,只能异化成纵容。“停尸索赔”遗书虽然“医闹未遂”、未造成严重后果,无须追究法律责任,但从舆论和道德的高度予以严厉批评和谴责却是必须的,否则便不足以惩前毖后、弘扬正气。

  乔志峰

  反方

  父母操心的样本

  让人哭笑不得的“锦囊妙计”,不仅让一些医护人员愤愤不平,也招致不少网友的吐槽,同时再度带出了医患关系这个沉重的话题。其实,这些安排,往往是出于对子女晚辈们的关心爱护。像很多父母一样,总是希望能给孩子们多留一些东西,怕他们不懂怎么办等。加上受医闹、医疗事故赔偿等社会事件的影响,会有这样并不理智的想法和做法,也不难理解。尽管30万的赔偿对于这种手术来说,显然太多,这也使得医生和网友都难接受,但这是基于手术意外导致死亡的假设之上的,并不是手术意外的赔偿;所谓“医闹”的安排也是同一理由。

  所以,这位患者会如此安排“身后事”,固然有对医院的不信任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自身心理上的问题,不妨对他宽容一些。倒是当事医生一定程度的理解、克制,和对病人个人信息的保护,体现出相应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值得称道。

  毛忠斌

  评判

  只证明私德瑕疵

  尽管让医护人员寒心,该“奇葩遗书”也仅仅表明一名患者的私德问题。而个人私德上的瑕疵,对于我们诊疗部门及医护人员来说,需要原谅。

  也正是这样,这封“奇葩遗书”无论术前术后发现,其实对于手术本身,都不该有多大妨碍。尤其,医护人员在对该患者实施手术时,不会有意对其身体安全造成意外伤害。否则的话,同样会被追责。

  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瑕疵,我们只能拿来讨论,予以谴责。目前不争的事实是,手术没出意外,患者自己没死成,医闹闹不成了,30万元的赔偿也泡汤了。即便这样,这封“奇葩遗书”也并非一无是处。即该患者百年以后,他的丧事办理大概还要按着这遗书的相关内容来,如“总费用不超3万,不唱戏不搞乐队,时间不超5天”。于是亮点来了,一是节俭,二是可杜绝乐队班子的大尺度表演。这多具正能量!        贾志勇

  反思

  负面影响下的效仿

  事态的最终走向说明,化解“索赔遗书”式的医疗风险,杜绝医闹产生的各种隐患,最终还得“问诊求医”,以做好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水平和形象作为基础。

  很显然的是,医患之间在地位上极不平等,囿于医疗的专业属性以及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在利益的博弈中,医院一方处于强势而患者处于弱势,再加上正常的维权通道不畅,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可信度受疑,侵权责任和意外伤害险没有发挥兜底作用,才使得“手术与遗书同在”。你可以说“患者的心变坏了”,可这样的“心病”又靠什么来治疗呢?

  其实,医患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遗书的产生或许只是负面影响下的效仿,或者并非出于真心。更何况,当事人有这样的想法与计划,一旦真的发生了医疗意故,出现了意外事件,其家人也未必就会采取“医闹”的办法。

  因而对于此事,“理性”与“理智”是最重要的情绪选项,也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心理基础。

  唐伟

  三  言  两  语

  哪怕死了也要为子女发挥“余热”,讹上医院和大夫一笔,如此看来,医闹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如此想来,我们的医者面临着多么大的风险!

  ——王耀岗

  别总是对医院和医生口诛笔伐了,看看患者的素质。

  ——杨千源

  

  就是个别事例,和医患关系没什么纠葛。——赵大伟

  医生和患者都缺少个讲理、令双方信服的调解平台。

  ——谢立新

  

  没有好的救济通道和解决途径,只能医闹。——廖军实

  为什么以前没这些情况出现?

  ——韩依依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