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你了解?治疗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很重要
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共有约150万人直接死于糖尿病。统计显示,在中国全部成年人口中,已有近10%糖尿病患者。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2016年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糖尿病”,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中国区主题确定为“糖尿病要早预防,分级诊疗帮您忙”。
昨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糖尿病的患者早期没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
案例:72岁老人被确诊为糖尿病
72岁的许大爷和老伴儿家在长春。3月下旬,女儿放假从外地回来看他们老两口,家人团聚许大爷很高兴,那些日子没少吃好吃的。
许大爷身体一直没啥毛病,饮食上也没啥忌口的。老人爱吃甜食,这几天饮料也没少喝。有一天,许大爷发现,体重一天就下降了2斤,第二天又下降了2斤,接连4天都这样。老伴儿赶紧给他查血糖,发现餐后血糖超过了13。第二天早上再量超过了16。“那几天他就总说渴,我就怀疑是糖尿病,然后赶紧去医院查,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许大爷老伴儿说。
“尿中已经检查出有酮体,好在送来及时,还没有引发酮症酸中毒,那样就危险了。”
症状:许多患者早期并无“三多一少”
记者通过采访长春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许多糖尿病的患者早期并没有“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因此,很难早期发现。
“我们在接诊的过程中,许多患者都是突发糖尿病,且病情严重了才送来。而此前,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患病。”据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米佳介绍,许多患者都是因为有了诱因才发病,比如暴饮暴食、感冒等等。
据米佳介绍,她曾接诊过一位12岁患者,因过年大量饮用了饮料之后,出现了呼吸加快、恶心、呕吐等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才被送到医院。
米佳说,人们出现乏力、皮肤瘙痒、视力模糊、身体消瘦等等症状时,往往不会和糖尿病联系到一起,但这恰恰是糖尿病出现的症状,因此,有了这些症状后,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了解,糖尿病是慢性、渐进性的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原因是胰腺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分解血糖或身体不能有效使用胰岛素,导致血糖水平不断升高,从而危及体内很多系统,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损害尤其大。可分为1型(胰岛素依赖型)、2型(成年发病型)和妊娠期糖尿病。目前,2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90%,其主要诱因为超重和运动量不足。
治疗: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很重要
那么,哪些人属于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呢?据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亚东介绍,如果您符合以下某些情况,那您可能就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糖调节受损、肥胖、年龄在45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血压、女性有过巨大儿生产史或怀孕时有过血糖异常。孙亚东提醒,如果您属于以上的高危人群,则一定要及早检查,及早治疗。
那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疗呢?医生提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治疗、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饮食治疗。
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学会控制糖尿病。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要少吃含糖量高、含脂类高的食物。要注重饮食健康,增加体育锻炼,从事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时健康饮食和适当的运动甚至比吃药还重要。此外,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大的人应当学会适当减压。
科普
糖尿病的误区
近年来,中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然而,糖尿病知识普及仍然不够,公众认知仍有误区。
糖尿病无需干预?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只是一种普通的慢性病,不必重视。调查显示,中国约70%的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已患此病,而接受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率不到40%,公众对糖尿病缺乏重视。事实上,如不加干预,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和截肢等严重后果。
能“吃回去”?
有宣传把糖尿病称为“吃出来的病”,并认为单靠控制饮食就能“不治自愈”,甚至宣扬某种食品的“食疗功效”,号称能“根除”糖尿病。
1型糖尿病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无法预防;2型糖尿病更常见,是由于自身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可通过控制饮食、适量运动达到一定预防效果;两者目前均不能根治。在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治疗。
远离所有糖?
在控制饮食方面,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糖尿病患者应该远离任何形式的糖。因此有所谓“健康食谱”称,糖尿病患者不能吃主食、肉和水果。从科学角度讲,糖尿病饮食重在“平衡”,各营养素之间要保持一定比例。
同样,肉食摄入过少也会带来健康问题。至于水果,其甜味主要由果糖来决定,但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此外,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应该讲究科学,“强制降糖”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