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精准施策——吉林省司法厅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小记

10.01.2017  07:04

      近日,吉林省司法厅领导带领各包保单位负责人来到双辽市服先镇五一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与当地干部群众研究落实今年扶贫攻坚工作。记者在采访中见到,笔直的村路两旁,一排排红瓦白墙在冬日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五一村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感谢党和政府对俺的关心和帮扶,想方设法为俺们拔穷根,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啦!”老党员、贫困户张宪付紧紧拉着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张毅的手激动地说。

      2016年以来,省司法厅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找准主要症结,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脱贫攻坚包保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精心做好工作部署,建立包保机制

      脱贫攻坚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部署,省司法厅党委高度重视,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到重要位置,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动员全员参与,建立帮扶机制。

      明确人员责任。制定实施方案,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克服厅机关工作任务重、人员紧张等实际困难,选派5名副处长常驻五一村。

      制定包保措施。将包保的74个贫困户落实到该厅28个党委(党支部)并明确包保责任人。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了解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明确提出“整合资源抓产业、精准施策抓基础、职能发挥助攻坚”的工作思路。

      做好帮扶联系。协助五一村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确定,建立了《贫困户精准扶贫信息表》,认真落实“四个联系和五个帮送”活动。截至2016年11月底,包保干部共深入走访贫困户440次,电话联系920次,解决实际问题285个,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9.16万元。

      统筹推进产业项目,增强“造血功能

      省司法厅结合五一村的实际情况,坚持总体帮扶和重点帮扶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从“个体输血”向“整体造血”转变,着力从产业扶贫入手,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取得初步成效。

      按照“统一建站、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经营模式,推动开展光伏扶贫集中电站建设项目,在村废弃土地建起了集中光伏发电站。项目总投资621万元,总装机容量785.2千瓦,年可发电110万度。

      积极引导贫困户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实现增收。协调投资80万元开展黑枸杞种植扶贫项目,可带动贫困户实现年增收1000元左右;投资134.8万元开展育肥羊养殖项目,可实现年出栏肉羊1500只。

      针对贫困户耕地少、缺资金、缺技术的实际,积极帮助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发展劳务经济。目前,五一村已组织30名贫困人口到本地民营企业庆达公司打工,向外地输送务工人员60名,预计实现年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

      扶贫开发需要有基础设施助力,而其恰恰又是贫困地区最薄弱的地方。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国土厅等多个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省司法厅积极实施“九项工程”,加大基础施设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能力得到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大大增强。

      协调省发改委、省交通厅投资592万元对村路进行改善,实现了硬化道路全覆盖。协调省国土厅投资2600万元,对363公项低产农田进行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因土地贫瘠致贫问题。省司法厅自筹资金140万元,建起两个多功能法治文化广场;自筹资金108万元,为村部购置桌椅、电脑、档案柜和各类图书。自筹资金25万元,为村卫生所购置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

      同时,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加大法治扶贫工作力度。组织法律专家深入村屯,帮助农民解决法律疑难问题。设立法律帮扶保障机构,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站和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村民调解纠纷和法律咨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们要着力抓好产业扶持这项最有效、最根本的脱贫措施,凸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部署的扶贫工作任务。”张毅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