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保化人员到农户家坐炕头上宣传科学储粮

17.11.2014  08:44

本网讯 今年,我省粮食再获丰收,但收获以来,全省持续处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天气条件,农户安全储粮形势与往年相比更为严峻。省粮食局始终把“惠农增收、强企增效”作为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切实帮助和指导农户安全储粮、科学储粮,实现粮食减损、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我省安全储粮形势严峻

11月12日,公主岭市环岭街道火炬村迎来今冬第一场雪,农民范荣江家里的25000斤玉米,因为放进了科学储粮仓,没有受到任何影响。2010年,范荣江家里建了科学储粮仓,粮食储存在这里,既降水防霉,又可以避免鼠害。“粮食收多少就能得多少,没啥损失。”范荣江现在就等着粮食水分降下来,等到粮价好的时候再出售。范荣江说,过去都是地趴粮,一到下雪天,雪水就会灌进粮食里,粮食很容易发霉。

省粮食局仓储处副处长冯锡仲介绍,今年,我省粮食再获丰收,但农户安全储粮形势却更为严峻。虽然火炬村等地的农户,已经习惯使用科学储粮仓,但是一些地方的农民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储粮习惯,省内部分地区“地趴粮”的问题依然存在。此外,个别受到旱情影响的地方粮食水分大,耐储性差,容易坏粮。综合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天气条件趋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户安全储粮推动力度,减少储粮损失损耗,实现丰产增收增效。

科学储粮蕴含巨大社会效益

公主岭市粮食局局长王容称,公主岭市被誉为“玉米之乡”,现有耕地面积490万亩,预计今年粮食产量有望突破80亿斤,玉米产量约在70亿斤左右。“从秋收到出售这6个月的时间里,玉米都是放在农户家里。”王容称,这样大数量的粮食长时间在院里自然堆放,很容易发生霉变,导致粮食质量和等级降低、出售价格下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此外,“地趴粮”极易遭受鼠害、鸡刨狗咬等,粮食将因此再度受损。据专家估算,按照“地趴粮”这种传统的储粮方式,粮食损失数量至少在总重量的10%左右。

王容为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按照公主岭市玉米总产量70亿斤,平均损失损耗10%计算,就是损失粮食7亿斤,按照往年国家定价计算,折合人民币为7.84亿元。目前,公主岭市农业人口80万,若是实现科学储粮,人均可增收980元。

冯锡仲介绍,玉米穗使用科学储粮仓经过6-7个月储存,损耗率能够降到2%以内,减损近10%。五年来,我省已推广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45.6万套,每年实现粮食产后减损8亿斤,农民增收近12.8亿元。“如果吉林省270万玉米农户全部实现科学储粮,那么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更加可观。” 冯锡仲分析,届时每年农民将增收约76亿元,减少玉米损失损耗约50亿斤,相当于增加25万公顷的土地,是“不耕耘的收获,不生产的增产”。

未来全省消灭“地趴粮

为了努力实现粮食减损、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省市县粮食部门组织保化人员多次深入乡镇、村屯,坐在农户家的炕头上,给农户讲解安全储粮、科学储粮的技术和知识,将科学技术和服务直接送到农户家中。冯锡仲说,对那些还没有使用科学储粮仓的农户,目前就是指导他们利用当地资源,因陋就简,选棒整理,采取“搭窄栈子”等传统方式,做到粮食立体储存。有条件的农户,可以采用钢质或木质材料制作相对坚固、相对固定的宽度不超1.6米的储粮装具,实现粮食离墙离地储存。同时,对出现点翠、生霉的粮食,及时采取“插风管”等措施,做到降水防霉。

此外,粮食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鼓励农户,在国家和省里资金支持下积极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最大限度实现粮食减损增收。“未来将继续在全省推广科学储粮仓,消灭地趴粮。”冯锡仲说。(记者 张秀伟 卢玉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