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粮食产业经济为抓手 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吉林省粮食工作的回眸与前瞻

08.02.2018  10:22

  粮食工作,对于农业大省的吉林来说,可谓重中之重。过去的一年,各级粮食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积极应对改革发展的困难挑战,妥善处理各类矛盾问题,全省粮食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新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各地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紧紧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人买粮、有人卖粮、有车运粮”等关键环节,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协调多元主体入市,抓住关键环节出台组合政策,集中整治“地趴粮”防坏粮,针对关键节点、落实精准调控措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超出预期。玉米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基本建立,多元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加工产业有效激活,农民种粮收益得到保证。全年累计收购粮食799亿斤,其中玉米683亿斤,没有发生卖粮难、大面积坏粮和社会敏感事件。

  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研究探索品牌运作的模式。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通过集中打造“吉林大米”品牌,以大品牌整合小品牌,解决品牌多、杂、乱的问题;依托联盟核心企业,通过大联盟带动区域小联盟,解决企业小、散、弱的问题;拓宽网络销售平台,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落实高于国家标准的主打品种质量标准,为吉林大米品牌市场准入、产品追溯和质量管理提供规范依据;盯住主销区和中高端市场,推动设立吉林大米品牌直营店、商超专柜、社区体验店,开展点对点精准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年来,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达到18亿斤,同比增长20%,平均价格达到6元/斤。优质品种稻谷覆盖率达到80%以上。稻谷加工业产值达到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水稻平均收购价格1.60元/市斤,每市斤高出最低收购价格0.10元,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粮食销售实现历史性突破。各地主动运用市场机制,走出去,请进来,成功举办产销协作洽谈会,与18省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异地代储、联购联销、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协作,为销区代储地方储备粮比上年增加110%,拓宽粮食销售渠道。积极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完善协调机制,确保出库顺畅,政策性粮食销售相当于过去7年的总和。落实国家加工奖补政策,玉米深加工、饲料企业抓住机遇多购多加多建库存,加工转化能力得到极大释放,企业效益实现恢复性增长。一年来,全省累计外销和加工转化粮食1084亿斤,比上年增加150%。

  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突出安全储粮、安全生产两个重点,“一规定两守则”得到有效落实。依托省级储备粮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推行6S管理,建成57个示范库,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深化年”活动,层层压实责任。精心组织“大快严”专项行动,实施安全生产、安全储粮专项整治。盯紧关键节点、关键区域和关键环节,强化常态督查督导,确保“两个安全”。一年来,通过了全国粮食库存检查验收,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确保了库存粮食质量稳定、口粮绝对安全。

  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省级储备粮全部实储到位,8个市州建立起成品粮动态储备,夯实调控基础。认证全省放心粮油企业297户,完善配送、加工、储运于一体的应急供应网络。修订预案,开展演练,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启动吉林、永吉洪涝灾害的应急供应,保障转移群众口粮需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粮供应保障有力。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肃查处涉粮违法案件,全省粮食市场秩序稳定。扎实开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为新时期全省粮食流通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有效落实。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全面落实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责任。各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相关部署,积极主导推动,强化统筹协调,各市州均被评为优秀档次,顺利通过首考。国家对包括吉林省在内的17个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取得突出成绩的省(区)人民政府给予了表扬,有关部门将在相关项目资金安排和粮食专项扶持政策上优先予以考虑。

  盐业体制改革有序实施。认真落实国家部署,完善政府食盐储备管理办法,调整优化储备规模和网点布局。建立涉盐违法犯罪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成功破获以公主岭市贩卖假冒小包装食盐为代表的多起涉盐违法案件,多名犯罪份子被依法判刑。进一步明确各级粮食部门的盐业行政监管职能,初步形成以吉林市为代表的监管体制改革模式。全省盐业企业主动应对改革带来的冲击,创新营销模式,加强渠道建设,稳定市场份额,在全国同行业批发企业中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领先地位。全省盐业市场秩序稳定,碘盐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新时代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些重大论断,标注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明确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何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把握新要求,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提高站位,找准定位,明确新时代粮食流通改革的方向任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省粮食流通工作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攻坚期、机制完善的关键期、业态创新的机遇期,挑战和机遇同在,困难和希望并存。要迎难而上,趋利避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为总抓手,统筹产业转型升级、夯实流通基础、优化发展环境“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确保“购销储运加”有序运转,全面开创粮食流通工作新局面。

  着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要以国家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契机,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强化政策引导,坚持企业主体示范、全产业链发展、品牌引领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粮食质量价格双提升。力争全省粮食优质品率提升10%,带动农民增收10%。

  坚持企业带动示范。重点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打造粮食产业发展的龙头和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要积极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打造“吉林好粮油”,省里首批重点支持9个示范县16户示范企业率先发展,在新产品研发、低温冷藏库、生产工艺改造、产品质量追溯、销售渠道建设、品牌宣传推介等方面筹划项目,提升示范企业带动能力。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推动,培育扶持区域特色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县和企业纳入国家示范计划。

  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发挥加工引擎作用,接一连三,延伸拉长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上游布局专业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参与和主导组建专业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稻米小镇、玉米产业示范县。全年企业自有基地面积达到280万亩。另一方面,下游布局营销体系。进一步加强与阿里巴巴深度合作,完善吉林粮食网络销售平台,建设天猫吉林大米官方旗舰店;搭建“淘乡甜”供应链,建设吉林大米产地仓,进驻阿里线下渠道,引入菜鸟物流,完善线上线下互动、省内省外互联、直营分销互补的粮食营销体系。进一步推进线上注册会员、线下直营体验协同发展,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农商直供等零售业态。推动粮食产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培育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发展保鲜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特色产品,鼓励支持开发个性化功能主食食品。

  坚持品牌引领。深入推进“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突出中高端产品定位,对品牌运作再策划、再提升、再创新。同时,要总结推广“吉林大米”品牌运作经验,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突出绿色兴粮、质量兴粮主题,推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模式,建设品牌统一、质量可控、运作规范的专业化产业联盟,共同打造玉米、杂粮的区域公共品牌。要发挥品种、品质、区位、文化优势,精心开发东部富硒、中部黑土有机、西部弱碱等大米产品系列,鲜食、饲用、工业等玉米产品系列,打造优质粮食供应链。要完善粮食产品标准、检验检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标准领跑者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推行更高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顶层设计,自觉运用系统思维,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基础投入,强化管理升级,切实做到“三个提升”,确保粮食流通各环节有序运转。

  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水平。为适应规模化种植需要,满足农民择机择价售粮需求,减少储粮损失,按照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安排,切实抓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2018年吉林省被国家列为首批重点支持省份,要在粮食产后需求较大及农户储粮安全有隐患的10个粮食主产县建设90个专业化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户开展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省局和财政厅已印发了实施方案,各地要按照要求,在当地政府组织领导下,会同财政等部门加强项目建设监管,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廉政安全,如期开展“五代”服务。

  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坚持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全面打造省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大“一规定两守则”贯彻执行力度,落实粮油储存安全责任,加强粮情监测检验,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要运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对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努力实现远程监控和区域互联互通。大力推进6S管理,推行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夯实安全储粮基础。

  提升粮食质量管控水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强化监测能力,形成省市县三级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公益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确保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安全风险监测、品质测报、库存粮油质量安全检验。加快吉林省优质、特色粮油产品标准和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推行标准化管理,扩大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可控。

  着力优化产业经济发展环境。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树立大的粮食安全观,自觉运用底线思维,通过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发挥“指挥棒”作用,全面落实粮食流通、储备责任,重点筑牢粮食收购、供应、生产和廉洁从政从业“四条底线”,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环京1小时成品粮配送圈将建
  记者从2018年北京市粮食流通工作会议获悉,五年来,市储备粮规模增加30万吨,成品粮储备规模增加3.供销合作社
吉林省粮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记者从2月7日召开的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获悉,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