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传统粮食加工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式

23.10.2015  18:06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为10.8万亿元,增速7.8%,连续三年增速呈现下跌态势,全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与此同时,以小麦种植、加工为代表的传统农业及农产业加工业,也面临着价格波动、农业人口减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对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专家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发现,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粮食主产区及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作为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地处河北邢台的金沙河面业集团,成为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调研的对象。据了解,金沙河公司成立于1996年,现有员工3000名,日处理小麦6000吨,日加工挂面2000吨。
      尽管地处小麦种植优势区域和拥有强大的加工能力,但作为传统小麦加工企业的金沙河公司仍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公司董事长魏海金表示,邢台地区人均农田少,田地地块小,种植业效益比较低等问题,在让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降低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发的阻力。
      魏海金表示,从2012年起公司开始升级转型,探索以企业为管理和技术支撑平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整合。与此同时,企业还正在探索建立企业统一承租分户经营、农户土地入股经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记者在金沙河公司采访时也注意到,厂区内收储、制粉、制面、包装车间相互链接,小麦从原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全部由电脑管控,降低了人为原因带来了质量和安全隐患。在产品方面,有多种类别的挂面、面片类产品供应市场。而厂内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为其提供了免费食宿和职位晋升空间,收入水平远超过在家务农。
      对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在《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粮农收入的重要途径》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在原料基地方面,除了来自于当地直接收购和外购外,金沙河公司共租赁土地7000多亩,分租给16个种粮大户经营。企业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机耕、机播、机收、植保等技术服务。基地生产扣除成本后的种植收益,由企业和大户对半分成,承包大户年收益在10-27万元。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方面,企业实现了生产、仓储、加工、物流、销售、技术一体化经营。企业还拥有遍布全国各省、地、市1000多家合伙经销商(公司),带动相关就业人员近1万人。
      此外,邢台市西部多是贫困山区,企业职工多数来自于山区的青年农民。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或其他经营主体后,可到该企业打工,以2014年为例,每个员工年工资加福利年收入约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约3000元/户,年均收入约有5.3万元。
      魏海金表示,公司在小麦种植、仓储、制粉、制面、销售和服务方面不断发展,初步具备了“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雏形,也使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走向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金沙河公司2014年年加工粮食量137万吨,按亩产小麦500公斤计算,相当于稳定了688万亩的小麦种植面积。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万宝瑞表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内外粮食差价越来越大,农业面临双重挤压的情况下,粮食安全挑战更为严峻。调研表明,通过实行粮食产业化经营,延长粮食产业链,使其不断增值,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粮农收入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和农民增收矛盾日趋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以粮食产业为核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分必要。金沙河公司在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体制,推广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探索农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对于粮食主产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