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粮价格下跌 深加工和饲料迎利好

29.10.2015  15:23

      丰产不丰“收”,这个秋天农民或许乐不起来。 
  三季度以来,国内三大主粮价格节节下跌。据统计,玉米跌幅最大,收购价由全年高点2279元/吨跌至1980元/吨,降幅达13.1%,小麦收购价由全年高点2564元/吨跌至2274元/吨,降幅达11.3%,早稻收购价由全年高点2720元/吨跌至2595元/吨,降幅达4.6%。 
  进口和产量双增长 
  “现在玉米的国家收储价格是1元/斤,但实际上市面价格已经降到7毛多了。”这是来自农民的无奈声音。 
  今年9月,国家7年来首次下调玉米临储挂牌收购价,从去年的1.12元/斤降至1元/斤。受市场对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的预期等影响,玉米市场收购价快速下跌,已逐步和国际低价接轨。 
  玉米是三大主粮中过剩最为严重的一个品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上证报记者,玉米供给过剩的格局一方面是由国内产能过剩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国外低价杂粮进口的替代效应。三大主粮由于受关税配额调控,其直接进口量并不多,大概在300到500万吨,但是替代玉米的高粱、大麦等杂粮进口有1000多万吨,影响了国内的玉米存量。 
  “过去几年,国内粮食价格偏高,社会对价格的高预期也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再加上国家鼓励培育新兴主体,许多大户、资本纷纷投资开发农业,导致了现在的产能严重过剩。”李国祥说。 
  一面是产能和进口高企,一面是市场成交寥寥。在10月22日至23日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销售交易会上,计划销售的529.71万吨才卖出2500吨,成交率仅为0.05%,成交均价2370元/吨。国联证券分析师王承在研报中称,在高库存和高产量的压力之下,我国玉米价格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价格和结构面临双调整 
  今年粮价缩水的局势可能加快行业价格机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本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对不同品种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 
  去年,我国取消了棉花、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办法,为其他农产品支持政策提供了改革方向。长江证券分析师陈佳认为:“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预计国家玉米临储政策将很快迎来调整。” 
  本月21日,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许昆林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放开烟叶收购价格后,农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形成,没有政府定价项目。但是,放开以后也不代表政府不管,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来稳定农业生产。 
  李国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将对小麦、水稻的价格采取稳定政策,而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明年可能还会降低,其他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或将取消。“至于取消之后的补贴制度要怎么做,目前中央还在全国各地做调研制定。”他说。 
  价改背后是整个产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过去几年,我国的农作物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耕种主要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品种上。未来将逐步减少生态脆弱地区的玉米种植,采取多种谷物轮作,增加品种多样性和均衡性。此外,通过价格补贴政策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过剩产能。 
  深加工和饲料迎利好 
  粮价下跌也让部分下游企业看到了希望。目前,玉米等下游深加工企业大多数仍处于亏损或停产状态,开工率较低。长江证券认为,成本端改善或将引发业绩的短期弹性,食品饮料行业中以玉米、小麦、大豆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的下游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原料价格下跌带来的成本改善。 
  廉租房廉租房城市新区城市群保税区建材浙江省产业集聚产业转移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海西经济区城市综合体 
  国泰君安期货研究员认为,由于玉米淀粉价格下跌,白糖和淀粉糖的价差持续拉大,淀粉糖有替代优势,另外,淀粉价格下降使国内淀粉逐渐具有出口的价格优势,可能提振淀粉需求。 
  不过,玉米深加工行业自身处于过剩状态,生产率能否提高还要看下游需求。业内专家指出,今年深加工行业亏损严重,因此关键还要看能否出口改善盈利或寻找产品创新。 
  除此之外,下游的饲草生产或将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李国祥指出,目前我国的猪肉消费已经处于饱和,未来国内的牛羊肉奶等消费还有增长空间,这就对饲草产生需求。“我国现在饲草进口需求较大,玉米产量又严重过剩,当鼓励培育青储玉米等,在玉米长到一半的时候收割作为饲料,消解这部分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