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荒地种下“摇钱树” 深山探出致富路

01.07.2016  00:44

  时值盛夏,群山环抱的米坪乡新南村马牛组的山间,一株株向阳而生的李子树长势良好。村民李太碧正在自家地里为果树修剪枝桠,以便果树能够更好地生长。

  “这些果树都是2014年底种下的,到明年就可以挂果了。”看着长势喜人的果树,李太碧欣慰的同时也讲述起新南村以前的场景:“过去,我们村全部以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为主,地少人多,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由于土地没人种,也就慢慢成了荒地。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如何让外出的村民能在家门口致富……这些成为新南村村支两委最焦虑的问题。而2014年一次外出考察的机会,让村支两委的干部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我们的村民一年种一亩地只能赚到5000元,现在外出务工的多了,大多数地荒着。而种植酥李到丰产期的话,一亩地一年就可以收入两三万元。这条路,既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新南村委会副主任何明友说,回来后村支两委、村民代表一合计,决定从四川引进种苗,尝试发展“半边红”和“青脆”两个品种的酥李种植。

  于是,村干部自筹10万元,村集体入股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加上县里对小微企业补助的10万经费,村里成立村集体公司,并流转土地500余亩,种植果树2万余株,新南村的果树产业渐具雏形。目前,通过村集体带动,全村已有25户村民发展酥李种植,面积近500亩。有些村民还当起了老板,租用其他村民的荒地发展规模种植。

  “我家只有二、三亩地,其余的60多亩都是流转过来的。每次忙不过来都会以60—70元一天的价格请村民们来帮忙。”李太碧说,村里有了产业,村民可以在家门口赚钱。村里还承诺种出来的果子由公司负责跑销路。以前种包谷一亩地一年也就够喂几头猪,现在种上了酥李,预计到了丰产期一年算下来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这让她更坚定了发展果树种植的决心。

  “虽然果树要到明年才能挂果,但现在已经有好几个老板来问了,他们都有意来村里收购包销。同时,村里还准备通过网上商城进行产品宣传。”何明友说,果子明年就可以小规模上市,现在村支两委派出专人寻找销售渠道。下一步,村里还将通过经果林建设,打造“果旅一体化”发展模式,带领当地村民拓宽致富路子。

  本报通讯员 唐小刚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