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闭幕
会议论坛、展览展示、投资合作、文化交流……在集聚了诸多亮点、展现了无数精彩、收获了累累果实之后,历时5天的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5日圆满闭幕,实现了“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的总目标,为吉林新一轮振兴乃至东北亚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当天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副省长、东北亚博览会执委会主任李晋修通报了本届博览会相关情况。
参会客商规格稳步提升。本届博览会邀请到境内外专业客商近10万人,其中,来自东北亚、东南亚、欧美、大洋洲、非洲等116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客商近万名。国内政要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开幕式暨东北亚合作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贸促会等11位国家部委领导参会;上海、浙江、湖北等17个省(市、区)的副省级领导率团参会,是上届的近两倍。国外政要方面,来自东北亚国家的37位副(省)部级以上政要参会,克罗地亚、肯尼亚等国35位驻华使节出席会议。此外,290户境内外商协会领导参会,比上届增加24%;146户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的186位中国区副总裁以上高管率团参会;31户央企、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的33位副总裁以上高管应邀参会。同时,汇丰银行等40户知名金融投资机构、德国斯德克等138户采购商参会。
展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共设置9个展馆,100%实行特装。首次设置智能制造主题馆,创新设置移动互联支付生活馆,继续设置香港商品馆、台湾商品馆、对外开放合作展示馆等展馆。总面积6.24万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2775个,其中境外展位1067个,占38.4%。参展商品主要涵盖智能装备、智能家居、智慧能源、智能通讯、智能科技、金融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酒精制品、农业产品等35类万余种展品。共有933户境内外企业参展,其中来自东北亚、欧美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达到568户,占61%;来自浙江、江苏、内蒙古、广西等18个省(市、区)的企业有156户,占17%;一汽集团、中车长客、吉林大学等省内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209户,占22%。
会议论坛活动更具实效性。博览会会议论坛活动由上届46项压缩至25项,同时,省内各市州利用展会平台,结合地区产业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了13场经贸专题对接活动。
展会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会议论坛主题和内容围绕着智能制造、“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互联互通、跨境合作等国际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国际关注度更高;会议论坛活动主承办机构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总裁协会、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等国际组织和东北亚区域五国,以及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商协会、研究机构等部门,国际参与度更高;参会嘉宾除东北亚区域国家外,还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欧美、非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国际代表性更强。
经贸投资合作成效显著。据统计,对外贸易成交额8.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订单6.98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进口订单1.39亿美元,同比增长0.8%。国内贸易成交额2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另一方面,投资合作成果丰硕。签约投资合同项目达到235个,合同引资额达2243亿元人民币。从投资规模看,50亿元以上项目9个,10亿元以上项目55个,5亿元以上项目51个。从产业类型看,汽车及零部件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42.3亿元;石油化工项目8个,合同引资额166.9亿元;农产品加工项目22个,合同引资额207.9亿元;装备制造项目14个,合同引资额141.3亿元;医药健康项目33个,合同引资额121.7亿元;服务业项目106个,合同引资额1318亿元。
展会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本届博览会共有来自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120多家国内外媒体、1250名记者参会报道,在媒体范围、报道规模、节目时长、传播效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华社客户端、中国吉林网、凤凰网对开幕式暨高层论坛进行在线直播;中国经济网开设了第十一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专题;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经济信息联播》,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国际商报等媒体对开幕式暨高层论坛进行深入报道;今日头条等媒体对本届博览会进行了品牌报道。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次派出34人的团队,对本届博览会进行全方位、多维度报道。
本届东北亚博览会上,特点突出、亮点纷呈。其中,高层对话凝聚区域发展共识;展会突出智能制造主题;交流合作突出资源整合;投资合作突出务实高效;办展办会突出创新提升,这都赢得了与会国内外政要和客商的广泛赞誉。
据悉,第十二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于2019年在长春市举办,组委会将坚持创新、特色、实效,追求安全、高质、提升,推动展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切实提升办展办会质量。
(记者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