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批乡土实用型专家——王长林
王长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他身上的头衔很多。中共党员,双辽市人大代表,双辽市红旗街科富花生合作社社长,欣科富花生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多重身份的获得只源于他对花生的热爱。
王长林2002年12月创建红旗街科富花生合作社,2008年成立欣科富花生贸易有限公司,社员由原来的23人发展到现在160人,下设5个分社。公司注册500万元,现有厂房、库房、花生加工车间2800平,有花生加工设备大型花生筛选机1台、花生色选机1台、花生脱壳机2台。
王长林一直走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他是双辽种植花生第一人,他善于学习、能吃苦、肯钻研,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靠科技致富,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创新,在花生种植创高产技术上进行了不懈的示范、实践和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花生双行种植基础上,创新了花生大垄三行种植新模式,实现了花生种子繁育、推广、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完成了种子更新换代,形成了自己的主推花生品种,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辐射带动形成同频共振,为促进当地种植结构的调整,花生产业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花生种植形成规模,引领花生产业发展
双辽地处吉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处,位于松辽平原于科尔沁沙地接壤带,双辽70%为沙性土壤,十年九旱,在玉米当家的传统农业种植的背景下,农民收入多年徘徊不前。为了寻求发展,增加收入,在玉米无法满足增产增收的同时,2002年王长林开始学种花生,为了种好花生,他多次到辽宁付家等地学习,第一年试种取得了成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种植花生是玉米收入的两倍还多,开创了双辽人种植花生的先河。选择耐旱作物花生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突破,王长林发挥当地资源、区位、交通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全街花生种植的大发展,他以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屯的做法,创建了花生种植合作社,花生面积逐年扩大,仅红旗街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4000公顷,占全街耕地面积的70%,带动全市花生种植55万亩,形成规模化花生产业,花生收入占农民人均的70%,花生产量由原来的公顷5000斤,增加到公顷8000斤,小花生创造了大效益。
二、花生种植技术创新,品种更新有新突破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花生产量,王长林不断学习,力求创新,探索创新了花生大垄三行高产栽培新模式,这种种植方式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30%,公顷产量达到8000—10000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认同,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申请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120111026489.6)。大垄三行高产技术不但在当地开花结果,现已辐射到松原、白城、内蒙、辽宁等地带动户数20万户,带来经济效益4亿元,王长林本人被前郭县科协聘为科普惠农专家组成员。
为了巩固花生面积,提高公顷产量,从根本上解决花生多年连种产量下降、花生种老化、退化、混乱、产量不高等问题,王长林搞了20个花生品种的试验示范,2006年开始花生种繁育,2008年培育出适合当地特点的花生新品种——科富1号、科富2号,并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繁育面积1000公顷,繁育总量900万斤,繁育户数1500户,每户增收3000元,将在三年内在双辽主推自己的花生品种,2011年从山东花生研究所,引进花生有性杂交技术进行杂交,2017年有望又有两个新品种投向市场。
三、科技培训,强化服务,惠及当地农民
王长林注重科技培训工作,无私地将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群众,每年科普活动经费投入两万元。几年来共举办大型培训班30次,受培训人数1.5万人次,制作、发放科普光盘100张,出科普画廊120期,赶科普大集10次,组织参加农博会13次,印发《花生大垄三行栽培技术手册》5000份,下发宣传资料10000份,通过网站传递致富信息上百条,测土配方施肥15次,组织观摩会、表彰大会10次。
几年来,王长林为农民提供优质花生种600万斤,为社员节省资金300万元,为社员提供优质化肥800万吨,节省资金200万元,为社员购买花生机械500台,为社员购进农药300万元,为社员收购加工花生1200吨,花生加工户80户。由于王长林业绩突出,被吉林省农委授予全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被吉林省人才办评为双百千万人才;被选为双辽市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