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南广场换乘中心12日启用
正式跨入立体交通换乘时代 站南广场换乘中心12日启用
站南广场效果图
宽敞明亮的新通道
别具一格的玻璃穹顶 张扬 摄
本报记者 李秀薇
长春的“城市窗口”和重要铁路交通枢纽,迎来新的里程碑事件。
12日5时,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站南广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将开通运营。这意味着,站南广场正式跨入立体交通换乘时代——广场地面实现人车分流,只单向逆时针通行车辆;过街行人,均由地下通道穿行广场,进入长春站和换乘中心,或到达周边各主要街路口;公交、出租车实现无缝接驳换乘。
这将给市民、旅客出行和城市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巨变?10日,在该换乘中心即将开通运营之际,记者提前实地踏查。
据站南广场换乘中心运营管理方、长春城市开发集团综合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宽介绍,站南广场换乘中心项目总投资12.9亿元,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由交通枢纽工程(广场地面中央4个“公交岛”和地下4层)和站前人防工程两部分组成,与2012年9月运行的站北广场换乘中心,共同形成了完整的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体系。12日能实现开通的部分包括:站南广场换乘中心主体、东侧南北通道、站南广场公交车岛式停靠站台、出租车停车场、周边各主要干道地面出入口及其连通的下穿走道。
站在位于站北广场换乘中心地下一层的B2出站口,记者发现,此前,旅客只能左转进入站北广场换乘中心,再选择轨道交通1号线、4号线、社会车辆、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接驳。待12日站南广场换乘中心开通运营后,旅客在此右转,即进入东侧南北通道和站南广场换乘中心,可以接驳13条通往市内的公交线路。记者以此为起点,一路向南踏查。
通透、宽敞、明亮、整洁,是这条长295米新通道给人的最直观印象。宽12米的光滑大理石路面,可并排走16人;高3米,嵌于两侧墙体的LED广告牌和棚顶数百盏节能灯点亮通道。“使用中的西侧南北通道,目前日均通行量为2-3万人次,高峰时约8万人次,东侧南北通道将有效缓解南北通行压力,提高通行效率。”王忠宽说。
行至该通道南端,右转,拾阶而上,就来到A2(南)出站口,其正前方,即站南广场换乘中心地下一层。
记者在现场看到,换乘大厅内各种标识、指示牌俱全,能给旅客清晰指引。
大厅最北侧,阳光透过两个直径32米的钢结构玻璃穹顶直射室内,让8米高的大厅更显舒朗大气。“这是别具一格的设计!”换乘中心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王春刚说,穹顶像两只“天眼”,完美呼应了长春站主楼南侧立面大鹏展翅的对称格局。
更重要的是,两个玻璃穹顶,是行人进入长春站的重要通道。也就是说,旅客使用此处的两部直梯和两部扶梯,上升至地面,才能进入长春站主楼南侧进站口和售票处。
紧邻穹顶北侧,是出租车落客区。正对面,一幅由约700块45平方厘米瓷砖无缝拼接的巨幅壁画《东北民俗风》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专门请中央美院设计的,体现了浓郁的长春地域特色和东北风情。” 王春刚说。
穹顶南侧,是2.1万平方米的站前人防工程,这里平时以交通换乘为主、商业为辅,战时为5级人防工事。
再往南的区域,连接着站前各主要街路。记者在现场看到,如果背对长春站主楼,向西走,是辽宁路出入口(国商百货);向西南走,是汉口大街出入口;向南走,是人民大街东西两侧出入口;向东走,是长白路出入口;向东南走,是胜利大街出入口。
原春华商场正上方的地面,就是“公交岛”,这里目前能停靠的线路有16条。“公交车分岛停靠,出租车绕着两个穹顶外围单向西进东出,优化了车流导向,能有效缓解过去候车区域过于集中导致交通拥挤等问题。” 王春刚说。
“这里一共有14部直梯、22部扶梯、8个卫生间,旅客的出行环境会很舒适。”一位正在做保洁的工作人员向记者细数着。
认识一座城市,从火车站开始。12日,一个全新的文明城市窗口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