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破解命悬一线
图为取出的圆珠异物,球囊穿过珠子的孔道后充气,把珠子牢牢套在球囊上。 (吉大一院提供)
直径约1厘米的珠子被10岁女童误吞入气管,孩子命悬一线,幸亏医生利用心血管科常用耗材——冠状动脉扩张导管,通过“穿针引线”的方法将珠子取出。这场惊心动魄的营救日前就发生在吉大一院。
该女童的父母连夜从松原赶到吉大一院时,距离女孩误吸异物已经过去近6个小时了。女孩已经出现了呼吸急促、刺激性呛咳、听诊时伴有喘鸣音的症状。经过肺CT检查显示,在女孩右主支气管开口的位置上,有一个清晰的黑影,这应该就是珠子的位置了。
儿童呼吸介入治疗中心经常能够遇见小朋友误吞花生、坚果、小骨头、硬币等异物的情况,医生们做这样的异物取出术驾轻就熟。但这一次,仅听家长简单描述,珠子很大且为椭圆形,无法判断珠子的大小和样子,这为手术增加了难度。为保周全,医生们制定了网篮套取异物、冷冻式取异物、硬支镜下直接用异物钳夹取异物共三套手术预备方案。但珠子太大,将右主支气管堵得严严实实,三套预备方案都很难实现,如果强行尝试,会给患者气道造成损伤。
手术医生孟繁峥冷静地在大屏幕上仔细观察。突然,珠子中心的小孔给了孟繁峥灵感,他想到可以将冠状动脉扩张导管这种不到1毫米粗的球囊当做线,用“穿针引线”的方式取出珠子。球囊使用前呈细长形,充气后直接呈球状。如果“穿针”顺利,在球囊经过珠子孔道后充气,把珠子牢牢套在球囊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取出了。球囊直接经支气管镜的活检孔道到达珠子嵌顿处,孟繁峥死死地盯着大屏幕,反复校准球囊和珠子孔洞的角度,终于“穿线”成功。孟繁峥小心翼翼地往球囊里充气,很快珠子就被套住了。生死线上,孟繁峥医生的这个方案为一个10岁的小生命赢得了新生。
从手术开始到珠子被取出,用时不到10分钟。
相关链接
远离儿童
致命利器
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吉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儿童呼吸介入治疗中心每年接诊的支气管异物患儿有300余例。“对于孩子而言,坚果、花生粒、瓜子仁、笔帽、鱼骨刺、硬币、电池、玩具螺丝扣等都可能‘伺机’进入食管。”该院儿童呼吸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孟繁峥建议,尽量不要让5岁以内的孩子独自食用坚果、花生粒、瓜子仁这类食物,吃的时候,注意不要让孩子跑跳哭闹。对付鱼骨刺等异物,喝醋、吞馒头这些民间土方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抢救时间,严重者会导致患儿窒息死亡。靠催吐的方法取异物也不可取,容易引起患儿咽部充血,不能让手术顺利进行。所以,一旦怀疑孩子吞咽了异物,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本报记者 王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