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成为都市老人通病

04.11.2015  10:50

  本报记者  易  玲

  今年9月末,80多岁的空巢老人、浙江大学老教授赤身躺在阳台上,老伴儿在家却不管,以致老教授几乎饿死,后背褥疮,肺部感染,周身粪便。这条新闻让人震惊之余充满了心酸。其实,类似的空巢老人悲剧还有很多。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纷纷离去,只剩下留守家庭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变动、人口流动加速,老龄化程度加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数据显示,我国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比例目前已达25%;到2050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

  据吉林省仁爱心理学校副校长胡远超介绍,空巢老人易产生各种心理失调症状,如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或责备子女的倾向等,这就是家庭空巢综合征。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

  既然空巢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空巢老人应该如何积极面对,避免家庭空巢综合征呢?

  首先,要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为横向关系(夫妻关系)。

  其次,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诸如钓鱼、散步、画画、扭秧歌、书法、棋牌、唱歌、剪纸、养花、养鱼、打太极拳等,建立有规律的生活。

  再次,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可外出探望老友,参加老干部大学、社区联谊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在社会上释放余热等。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