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普优走势分化 收购或慢于去年
目前,中晚籼稻已普遍上市,市场收购进入旺季。据了解,当前新季普通中晚籼稻价格与优质中晚籼稻价格走势分化特征明显,不同收购主体执行质价标准存有差异,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优质稻谷受到市场追捧行情走俏。
不同市场主体执行质价标准存在差异
目前参与市场收购的主要是粮食经纪人、粮食加工企业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收购目的和要求不同,执行质价标准差异。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主要是国家政策性收购,一部分是地方储备粮食轮换,一部分是托市收购,依照政策要求严格执行质价标准,达不到国家收购质量要求的要进行整理后方可入库,整理后到仍达不到收购要求则要退库,收购价格按政策性粮食收购要求张榜公布,中晚籼稻中等质量标准138元/百斤。粮食加工企业为了满足经营需要,适度收购新粮,收购质量标准水分14%以内,杂质1.5%以内,超过部分开始扣量,收购价格优质稻135-136元/百斤,普通稻130-132元/百斤,入库的粮食以潮粮为主,事实上目前粮食企业加工新稻水分多在16%左右。粮食经纪人是农户和粮食收购企业的纽带,收购粮食以农户收获的潮粮为主,粮食水分普遍超标,执行质价标准灵活,折合标准收购价格通常低于粮食企业收购价格3-5元/百斤。
粮食流通市场呈现“三高一减”新常态
三高是指“产量高、进口高、库存高”。据有关机构预测,今年全国中晚籼稻播种面积在2.35亿亩左右,与去年持平。尽管中籼稻生长期受“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持续降雨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产量小幅增加,预计为10250万吨,较2014年中晚籼稻产量10200万吨同比略增。自2013年始,我国稻谷连年丰产,连续两年启动托市收购,托市收购和拍卖高进低出,与此同时,受宏观经济低迷、国内消费整体不旺影响,稻谷消费需求疲软,托市稻谷库存高企。另据,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174.1万吨,同比增加24.1万吨,增幅16%,粮食进口数量居高不下,对国内稻米价格影响深远。
一减是需求减。自2013年以来,由于我国稻谷持续丰产,消费稳中趋降,供需状况发生逆转,由供需偏紧向供需宽松、阶段性过剩转变。国家相关机构预计2015年国内稻米需求同比有所下降。预计2015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约1.9亿吨,同比减少0.178亿吨。其中,口粮消费约1.69亿吨,同比减少0.002亿吨;饲料用粮总量约0.09亿吨,同比减少0.012亿吨;受宏观经济调 整影响,稻谷工业用粮约0.102亿吨,同比减少0.004亿吨。从市场行情看,在整体供给宽松、需求不旺的环境下,中晚籼稻价格缺乏大幅上行的动力支撑,总体呈现稳中偏弱走势。
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同期,托市收购量或将下降
据安徽省粮食局收购进度统计,截至10月9日,全社会粮食企业入库中晚籼稻72.7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6万吨,下降了3.5%;国有粮食企业入库中晚籼稻39.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7.3万吨,下降了15.7%,其中托市收购25.5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万吨,下降了13.8%。
目前,各类收购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季中晚稻,但热度低于往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因仓容不足,收购受到制约;粮食加工企业因中晚籼稻行情持续低迷,收购较为谨慎,收购力度较往年减少。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中晚籼稻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同期,托市收购数量或将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