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行稳致远——大项目建设撑起幸福长春脊梁
全市民营经济、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大会的召开全面奏响长春新一轮改革发展序曲
吉通(德国)工业园生产线一景
坐落在绿园区的轨道装备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汽车制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开区
●2014年,长春市组织实施建设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003项,项目总投资354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7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700项,当年计划投资920亿元;新开工项目303项,当年计划投资455亿元。
●重点组织实施了90个新增产值亿元以上项目达产达效,今年这90个项目预计新增产值755亿元。
●截至10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69.8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高于全省1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1个百分点,高于15个副省级城市平均增速17.6个百分点,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工业投资总量位列第5位,增速位列第2位。
●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预计完成总产值10000亿元,同比增长9%,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400亿元,绝对值增速达到14.1%,预计实现利润总额800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4.5%,比2013年的22.8%提高1.7个百分点,按照全年万亿产值测算,将净增增加值170亿元,将拉动全市GDP增长3.4个百分点。
年终将至,翻看长春工业经济账本,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崛起让人振奋。
——九三粮油日加工4000吨非转基因大豆生产线正式投产。截至目前,累计实现产值8.8亿元,全年预计可新增产值50亿元。
一汽丰越公司长春丰越20万辆扩建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吉通公司汽车零部件工业园一期10万平方米厂房全部建成。
长客车年配套500辆轨道客车内饰件项目厂房建设快速推进。
……
新常态下这一年,长春市狠抓工业项目不动摇,依靠增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的关键点敲定在项目上,以项目促转型、以项目增后劲,顺利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落位开工、投产达效,成为全市稳增长的重要推手。
“点对点”谋划对接——
咬住工业项目不放松
对于老工业基地长春而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工业,核心在工业项目。
年初以来,长春市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借助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机遇,紧盯全市支柱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打造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围绕大企业、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加大项目谋划对接力度,创新项目谋划对接方式,谋划出一批具有战略性、政策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重大工业项目。
为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及早落位,长春市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白绪贵为组长,副秘书长逄吉春为副组长,市工信局领导及相关处室和相关县(市)区、开发区为成员的“市工业和信息化战线重点工业项目‘点对点’谋划对接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重点工业项目谋划对接推进工作。按照“点对点”项目谋划对接方式,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成立了8个项目推进组,分别在汽车领域、食品领域、轨道客车领域、光电信息和智能装备领域、生物和医药健康领域、专业园区领域、新材料领域以及电子商务领域谋划推进37个重点工业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在汽车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香港中聚电池、韩国浦项、比亚迪、比克电池等企业合作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项目;广海汽车和德国海拉车灯合作项目;与韩华集团的汽车零部件项目;与瑞士波雄公司的除雪车项目;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出口基地;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轮毂项目。
在食品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四川醇窖酒业集团、湖北稻花香酒业合作的榆树白酒基地项目;与浙江天下正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榆树农业综合开发一体化项目;与江苏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高档白酒生产项目;与福建回头客食品有限公司的食品加工项目。
在轨道客车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北车集团长客股份、中钢集团、意大利鲁其尼公司合作的高铁轮对项目;与日立永济公司的牵引电机项目;与常州今创集团、南京康尼集团、苏州克诺尔公司合作的轨道客车电气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内饰和灯具项目。
在光电信息和智能装备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京东方、韩国LG公司、韩国高科技株式会社、江苏赛格以及台湾友达、群创等公司合作的OLED项目;与韩国产业融合协会、韩国IT融合技术协会合作的中韩软件信息产业园项目;与香港新恒基集团的激光电视和LED应用项目;吉通公司并购欧洲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设备项目;合心机械并购德国GRG汽车装备项目;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园项目。
在生物和医药健康领域,重点推进本地企业与生物产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大成集团与中粮集团、CDM公司、CJ公司的合作;谋划、对接、推进与中粮集团、浙江海正、广东金发科技的聚乳酸项目;食品级及医药级赖氨酸项目;与山东必可成有限公司、南通华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与四环医药控股公司的生物医药项目;亚泰霍普金斯单抗抗癌新药项目;与苏州康宁杰瑞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项目;与北京海凭公司的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
在专业园区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台湾电电公会在汽车电子(台湾)工业园及新能源汽车、LED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以电子商务协会为依托,推进与顺风、亚马逊合作的奢岭电子商务产业园;以食品工业协会为依托,推进长德新区食品工业产业园。
在新材料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中建材集团合作的长春三新产业园项目;与中建材北新房屋有限公司的新型节能环保低碳试验区项目;与河北华阳集团、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玻璃纤维工厂合作的玄武岩复合材料项目;与香港鑫威达集团的新型阻燃建筑材料项目;与河北卓达集团的新型建材项目。
在电子商务领域,重点谋划、对接、推进与韩国东部高科技株式会社、韩国浦项电子、北大方正、中科院电子科学研究所合作的“智慧长春”建设项目;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马士基公司、韩国CJ株式会社合作的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与顺丰集团、申通、圆通、中通合作的物流产业园项目。
创新协调和调度机制——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水、电、气是项目建设和工业运行的核心要素,是工业生产的命脉。
长春工业项目的加快建设和稳定增长,也正是得益于工业运行要素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
有了这一创新机制,供水、供电、供气三大部门在停供前,均提前告知市工信局运行办。由运行办会同企业调整生产计划,同意停供后方可实施停供计划,做到超前协调,有备无患。
年初以来,长春市工信局先后协调处理要素保障事件128次。解决企业用水之急49次。为一汽大众、一汽轿股、长春丰越等重点企业成功协调数次停水计划,保障了企业正常生产进度。同时,解决企业用电之急33次。针对停电问题,为富维江森等重点企业积极协调供电公司,多次按企业生产要求,变更停电时间,为企业稳生产、稳增长提供了保障。解决企业用气之急31次。在年初天然气短缺情况下,市工信局积极协调天燃气公司、燃气股份,实时调峰错谷,确保一汽集团和生物制品研究所等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的天然气需求。解决运力之急15次,积极为一汽集团协调解决工艺物流车辆通行问题,为亚泰集团解决水泥、熟料运输车辆道路限制问题。
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还得益于不断创新的包保调度机制。年初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下行压力,长春市运行办与城区、开发区和县域14个责任单位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交流,每月25日召开一次各责任单位的生产预调度会,及时掌握全市工业发展的动态情况和好的经验做法,针对出现的问题千方百计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工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高新区对工业经济运行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全区115户规上企业划分为16个网格片区,由专人进行包保,准确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及服务需求,首创工业运行产值地图。汽开区积极挖潜,排查区内跨省非法人单位,已将一汽大众EA888和西安伊思灵华泰公司上报统计部门,将形成50亿元产值。朝阳区充分发挥“朝阳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联盟”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联盟的互惠合作优势,协调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企业“有活干”。农安县实行局、乡镇(园区)、企业三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了“上旬调情况、中旬调预计、下旬报结果”的调度机制。榆树市积极帮扶企业融资,切实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九台市采取重点联系、日常联系与挂职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企业之间配套协作工作,通过对接,有30余户企业间部分产品或原料实现配套、建材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实现对接。
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加快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跃升
一年来,长春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优势产业调整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大力吸引大的战略投资者,通过投资拉动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长春工业从传统向现代不断跃升。
五大产业成为工业投资重点。汽车、轨道客车和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光电信息、生物等“五大”产业项目764项,占全部项目的74.8%;当年计划投资1182.4亿元,占全部项目的78.9%,分别比上年提高2.6百分点和3.4个百分点。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汽集团、长客股份、大成集团和亚泰集团4大龙头企业扩能项目92项,当年计划投资达到362.5亿元,占全市当年计划投资的24.2%。龙头企业扩能改造项目对工业投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支柱产业集聚效应加速形成。在340个汽车产业项目中,布局在汽车区、高新区、经开区、朝阳区、绿园区和农安县汽车开发区分区等全市重点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项目289项,占85%;在49个轨道客车项目中,布局在绿园区、宽城区和农安合隆开发区等的项目43项,占87.8%。汽车和轨道客车产业项目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随着五大产业的投资拉动下,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工业经济快速拉升,重大工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
——重大续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展迅速。全市60个重大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建设,一汽轴齿工业园、大众EA211发动机、一汽乘用车所、一汽铸造一厂搬迁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正在全面展开;大成集团老厂区搬迁项目也在按计划进行中,年产40万吨结晶糖、年产20万吨淀粉糖、年产3万吨麦芽糊精、年产10万吨变性淀粉和年加工60万吨玉米等个搬迁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设计、立项、审批手续已经完成,项目的设备招标、订货也已经完成,计划年内进行搬迁和工艺管线、设备的安装调试,年产20万吨赖氨酸和年产5万吨苏氨酸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今年计划完成土建工程,2015年实现投产。
——重点特色产业园区和孵化器建设规模宏大。长春北湖科技园项目开工面积达22万平方米,12栋建筑完工,23栋建筑实现冷封闭。光机所光电子产业化平台项目,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光电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楼主体完成,项目集公共研发、公共测试台、公共中试、公共信息、公共培训和科技创业孵化等六大专业平台于一体。长春应化所新材料创新基地开工面积5.1万平方米,3栋专用技术平台建成,孵化大厦、科技服务中心和2栋通用技术平台实现暖封闭。吉通公司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项目一期10万平方米厂房已建成,现已入驻企业7户,其中4户为欧洲合资企业,入园企业实现批量生产。
——重大新开工项目建设形势喜人。长春威斯汀国际铸锻产业园项目,已经完成5万平方米厂房基础施工;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年配套500辆轨道客车内饰件项目和铁岭瀛大肉禽有限公司肉禽屠宰及熟制品加工项目,正在进行厂房施工;长春华电电力设备厂整体搬迁项目正在基础施工;亚泰集团医药产业园项目,完成施工暂设搭建,近日将正式开工建设;一汽大众汽车试验场项目,完成土地购置。
——重大投产达效项目效益大增。据统计,1至9月,一汽大众奥迪换型改造项目、一汽丰越20万辆RAV4整车项目、一汽解放公司中重型车项目、皓月集团年加工50万头肉类加工项目等90个亿元以上投产达效项目实现新增产值406亿元,占全市全口径工业新增产值的71.6%。
年终在即,即将迎来“十二五”收官之年,长春市紧紧围绕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按照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提出的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抓紧谋划一批、引进一批、落地一批、达产一批的要求和市长姜治莹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安排和部署,抢先调度,落实推进。截至目前,已落实2015年3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675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2项,5亿元以上项目134项,亿元以上项目465项。重点推进一汽-大众奥迪Q工厂项目、长客动车组检修项目、大成异山梨醇项目、吉通乘用车底盘零部件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项目、泰国正大肉鸡产业化项目等一批重大续建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吉通铝合金零部件项目、九三大豆深加工项目、皓月熟食及生化制品项目等一批重大建成项目投产达效。
随着一批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强力推进,长春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幸福长春的图景更加宏大壮美。记者张和力卢守志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