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移植巴蜀文化 补位长春休闲经济

19.02.2016  00:02

能出来见面的都是生死之交、能出来约会的绝对是真爱……”春节前后,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的段子真真不是调侃。朔风呼啸,呵气成冰,寒彻骨髓。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北国长春似乎凝固了,大街小巷萧条冷清,高楼广厦灯光廖落。寒冷的天气使这原本不热的经济雪上加霜。

然而,长春净月开发区“巴蜀映巷”却“”色撩人。暧暧的街面上,老人们倚在躺椅上呷着茶,摆摆龙门阵,衔着麻辣兔头的孩子跑前窜后。站在绿盈盈的榕树下,凝望眼前熙熙攘攘的“市井图”,不由感慨:一个业态的引进几乎逆转了“时空”,这不就是供给侧创新的“活样本”吗?

今年元旦开门纳客的“巴蜀映巷”是东北首家川渝文化体验旅游商街。这是一个典型的“功能补位”项目,它给长春的夜市经济平添了一道光彩,提供了更具特色的休闲服务供给,进而温暖了整座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氛围。

推开“巴蜀映巷”高大的铜门,浓郁的巴蜀风情扑面而来。商街曲径通幽,灰砖青瓦,古色古香。冬日阳光从巨大的玻璃穹顶倾泻下来,电缆加热的街面温暖如春。麻香川味让人口水猛咽,东北口音和四川方言的交融荟杂,别具趣味……

和一般囊括吃、住、购的商业街不同,“巴蜀映巷”移植了巴蜀文化之美,引进了闲适、轻松的慢生活。在这里品尝川味小吃,看看川戏,坐坐黄包车,临走还可拐进蜀品堂,顺手买点来自天府之国的名优特产品。

巴蜀映巷”由四川省著名古建筑设计师——“锦里之母”张丽君女士担纲设计。她以千年巴蜀文化为底蕴,遥距千里隔空复制了四川休闲经济中最具代表性的“宽窄巷子”和“锦里”模式,力求还原一个最纯粹、最真实的巴蜀之境,让大家在这里停下来,舒展身心。

吉林省川渝商会会长刘上源是“巴蜀映巷”的缔造者。在经济下行的低迷市场环境里、众多企业收缩投资的背景下,刘上源却如此大手笔投入,胆气何来?

他的投资理念是上“填补型项目”,即吉林省缺什么,就干什么。

这位在长春生活了32年的“吉林通”解释说:“长春净月高新区多以城市住宅、商务写字间为主,却缺少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而且长春缺乏具有特色的休闲经济尤其是夜市经济,所以‘巴蜀映巷’就是要填空、补位。

据介绍,“巴蜀映巷”规划面积11.05万平方米,分为巴山街和蜀水巷两条街路,全长1072米,比成都著名的宽窄巷子和锦里要长得多。其中,巴山街为民国建筑风格,以吃、住、游、购为基础业态,蜀水巷为清末庭院式建筑风格,以文化产品、传统手工艺品为主营业态。整条商街融入了巴蜀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元素,从而使春城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纯正的巴蜀悠游之乐。

此外,为了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刘上源还准备在“巴蜀映巷”西北侧高标准增设一座10层停车楼,加上项目自带的停车场,总停车泊位达4500个,从而将大大强化商街的旅游接待功能。

如今,“巴蜀映巷”已被认定为长春市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示范景区和市级特色旅游街区。对此,长春净月区管委会主任管树森表示,“巴蜀映巷”填补了净月旅游业态乃至全市休闲经济的空白,是长春市立足“双拉动”创造更高层次消费供给、推动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实践,必将成为全市旅游商业的新坐标和全新消费时代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