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长春雾霾成因:秸秆因霾"中枪"
近日的一个傍晚,在人民广场附近工作的马女士刚从单位出门,就被浓重的雾霾呛得咳了起来。她搜肠刮肚地想了半天:“应该是烧秸秆的味儿。”以往,她觉得烧秸秆这事儿离她远着去了,可这回秸秆“呛”到了肺管子上,成了让人讨厌的东西。
秸秆,在今年入冬以前,离市民的生活远隔十万八千里。人们甚至不知道这两个字该咋写。
如今,它却以一个污染入侵者的不良身份“闯”进了城市人的生活。秸秆焚烧已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环境灾难,随着雾霾的频发、空气质量指数的屡屡“爆表”,它成了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的“热词”。想必秸秆都在感慨自己“流年不利”,雾霾与自己有啥关系啊?为啥每年都烧,今年就成了PM2.5““爆表”的根源?它到底是压倒长春空气质量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成了其他污染物的替代者而“受冤”?面对着频发的雾霾,人们该如何应对?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农业、环保、气象、土壤等行业的多位专家,希望能剖开层层迷雾,给市民一个较为可靠、实用的信息。
10月份,霾来了,还相当活跃,最重的那几天长春天地迷蒙、万物混沌,恰好赶上供暖的初期,于是燃煤污染立即淹没在人们的唾沫星子里。但经过记者多次向环保部门求证,说法是“与供暖关系不大。”燃煤成功洗脱了“罪名”——这是由于近年来各供暖企业对环保设施的投入,燃煤所致的污染已被降到最小程度。
就在燃煤“脱险”的同时,一个对城市人来说相对陌生的词儿——秸秆,频频出现在环保专家的口中,它的露天焚烧被认为是更明确的致污原因。
一瞬间,秸秆成了千夫所指的空气污染的“祸首”。为还给市民一片蓝天白云,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分别下发禁烧通知、成立秸秆禁烧工作督导组,各地区与辖区农户签订责任状,积极帮助农民联系养殖大户和相关企业,帮助农民寻找秸秆利用的出路……甚至在10月17日,一名因焚烧秸秆导致火灾的农民被吉林省梨树县公安局拘留,这个全国首例更将秸杆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