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兴“三农”

21.11.2014  11:52

记者李双艺通讯员李添

日前,省农科院研究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玉米实地测产,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测确认,单产达到1136.1公斤/亩,再创我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新纪录。

几年来,省农科院在省政府实施“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玉米产业体系”、“玉米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连续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玉米高产、稳产,成为目前我省西部粮食增产的重大技术需求,对建设我省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具有深远意义。

玉米可降解地膜应运而生

继化肥、农药、除草剂之后,地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田污染的又一大公害。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省农科院开展了玉米膜下滴灌可降解地膜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致力于探索解决我省农用地膜的“白色污染”问题。

针对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中遇到的污染难题,省农科院专家研制的玉米可控降解地膜,具有传统地膜不可比拟的优势。提出了“三效合一”的降解理念,整合光氧化、金属盐和生物降解功能,构建“三效合一”降解思路。可控降解地膜在铺设两个月以后,地膜通过光合作用自然分解,地膜降解到土壤中以后,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的数量比普通地膜高出几倍。地膜被微生物消耗,微生物数量增加,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同时,微生物活动使土壤中速效养分明显堤高,有利于土壤质量改善。

对于农民关心的成本问题,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慧涛介绍,采用玉米可降解地膜每亩虽然多投入了71元,但是可增产玉米90公斤,农民可增收109元;同时使用可降解地膜价格虽然比普通地膜价格高15%左右,相当于每亩增加费用7.5元,但由于节省了普通地膜田间收拾残膜的费用每亩10元,总体算下来还是节约了成本。

玉米可降解地膜的应用也给农民们带来了惊喜。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农民金英敏作为科技示范户,从2009年开始,在他家的旱田率先使用了玉米可降解地膜膜下滴灌技术。金英敏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担心,地膜是否能降解,播种、出苗、产量会不会受影响,但从实践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经过几年的田间试验,可降解地膜露土部分占80%以上,当年可全部降解;埋土部分不到20%,每年降解35%以上,3年即可完成自然降解。

水肥一体化技术让玉米“吃饱喝足

我省西部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地的15%,大部分地区农田灌溉采用垄沟漫灌方式,灌溉用水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已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的稳定与进一步提升。

省农科院针对东北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的49个点进行了调查,东北地区玉米一次性施肥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55%以上,极易造成生育后期脱肥,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减产率高达49%,同时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因此,迫切需要示范推广可彻底解除季节性干旱和中后期脱肥对产量影响的核心技术,是实现我省西部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

省农科院示范推广的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利用膜下滴灌系统,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玉米的根部土壤,供给玉米吸收。与传统的灌溉方式和施肥技术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能节肥1/3以上,用水量却只有传统浇水方式的1/3-1/4,田间杂草少,能大量减少施肥和田间管理的人工数量,而且操作简单,一人能管几百亩。

在金英敏的200亩示范高产田旁边,记者见到了为玉米田提供水肥的灌溉设备——机井房,与普通机井房不一样的是,这里还配有施肥系统和过滤系统,把肥料通过施肥系统和过滤系统溶解在灌溉水中,再通过膜下滴灌管道输送到田间玉米。金英敏介绍,玉米在不同季节、不同的生长状态下,所需要的肥料成分和浓度都不一样,省农科院专家将根据玉米在不同时段需水、需肥的特点对其进行量身“配方”,再将肥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玉米田中,实现按需浇水、按需施肥。

水肥一体化技术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让玉米‘吃饱喝足’,又能节水节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利用效率。”刘慧涛说。

大面积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在研制适宜于我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的可控降解地膜的基础上,集成优化了玉米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建立了以“土壤培育、覆盖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管理、增密防倒、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主体框架的超高产技术模式,并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4年,省农科院在全省示范推广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10万亩。在乾安、前郭、长岭、扶余、洮南、通榆等县(市)建立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示范区10处、面积1000亩,并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示范区玉米平均亩产910公斤,亩增产289公斤,示范区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肥料利用效率提高30%,农民增收20%。

金英敏说:“我切身感受到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种植好处,它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力、改善微生态环境、增加产量等特点和优势,粮食产量比传统耕种增长了一倍多,今年我家每公顷地打了1.5万公斤玉米,每公顷多收入一万五六千元。今后我会把自己的成功种植经验告诉乡亲邻里们,争取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周边,让乡亲们一起享受科技增产又增收的喜悦。

新技术推广亟待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我省西部自然降水少、干旱严重的问题,国家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我省计划到“十二五”末,玉米膜下滴灌面积达1000万亩。但目前,全面推行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仍任重道远。

当前,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项重大技术集成创新,对传统的水利技术、肥料技术、种植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因此,应加快制定扶持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技术、推广等相关环节,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改革田间水利技术路线,完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重点要做好试验示范、技术集成和宣传培训,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彻底打通“最后一公里”,让这项利国利民的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让农民真正感受到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变革和收益。

刘慧涛说,建议在我省半干旱区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力度,扩大覆盖面。同时,建议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补贴力度,由省财政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补贴农民购置玉米可降解地膜和滴灌专用肥的费用,并备足技术培训费用,为下一步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坚实基础,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