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栽培奔小康
春节过后,不少农户家都还在猫冬。珲春市马川子乡五一村农民刘志勇和他的同乡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选菌种、做试验……为新一年的增产增收做准备。
“这是我们正在试验培育的富硒木耳。”走进五一村,还没来得及感受红红火火的过年气氛,刘志勇就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新成果。
说起这黑木耳,可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收益。
“我们这儿产的木耳,品质、口感、外观都超出周边地区的木耳,售价也要高一点。”珲春地处吉林省东部,森林覆盖率70%以上,属中温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木耳产业。“当初,选择木耳栽培,也是经过认真论证的。”谈起创业过程,刘志勇打开了话匣子。
“那时候,白天在大棚里操作,观察、记录,晚上对照问题查资料。一边学、一边试,一边操作、一边总结……”为了选育出适合本地气候、稳产、高产、抗病等优势的当地种植品种,刘志勇从各地研究所引进了多个不同品种进行对比栽培试验。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当年就生产了两万袋木耳,收入也不错。
“于是,这木耳栽培一干就是14年。”
刘志勇在实践中把过去的“大口V字型”改为“小孔钉子眼”的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设施,发掘生产潜力,经济效益提高了30%以上。他还带领种植大户们到黑龙江省东宁市食用菌栽培基地、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基地、延边北方食用菌研究所等地找专家、访能人、求技术,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手工装袋变成了机械装袋,手工割口变成了割口机割口……木耳总体生产水平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
就是这样,边生产、边发现问题、边改建创新,刘志勇的木耳栽培事业越做越强。
如何管理能提高产品品质?怎样增加产量?怎样节约原材料节省成本?如何选择产品上市时间?
富了的刘志勇开始给乡亲们讲起了他的“刘氏秘笈”,让大家一起种植、一起致富。他经常到种植户家中沟通交流栽培技术,到生产棚内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在他的带动下,其他食用菌栽培户们也同样在逐年扩大规模、提高收益。
为提高当地木耳产业的整体效益,2011年,刘志勇牵头成立了珲春市木耳协会,辐射带动的周边木耳栽培户也不断增加。短短几年,协会会员由最初的70户发展到现在300户,木耳产量达到3000万袋,总产值9000万元,还成立了珲春市珍源食用菌合作社,并在工商局成功注册了“万木春牌”商标。刘志勇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吉林省双百基层农技协领办人、延边州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科普带头人、省级木耳专业产区重点农技协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
如今,刘志勇又开始了新试验——效仿市场上热门的富硒苹果、富硒大米等产品,开发培育富硒木耳,提升木耳科技含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