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禁塑令”带来绿色商机 可降解塑料制品大发展
为保护环境,今年起,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规定在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和塑料餐具,违者将处以1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罚款。这让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机。
千里之外的广东人卢建春,从南方飞到东北来寻找客户。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经营塑料袋生意,生意最好的时候,每月可销售几十吨塑料袋。从2008年开始,从事生产可降解环保塑料袋。
这些天,身为广州鲲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的卢建春到各个商场超市调查情况,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推销他生产的环保袋,还将捐赠一批。
这些天的观察,让他惊奇的是,禁塑令实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人们的意识正在发生变化,拿着布袋或者使用可降解环保塑料袋购物的市民明显增多,这也是他的商机所在。
卢建春说:“使用可回收的环保塑料袋是大势所趋,政府出台政策可以很好地引导百姓和商家过低碳环保的生活。”
据了解,这次吉林省实施“禁塑令”除了保护环境的目的,还有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目的。这让和卢建春一样的环保产业从业者非常振奋,吉林省发改委等部门也加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
吉林华之路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锡认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生物基聚乳酸等相关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相关环保产业研发和技术推广也将获得更多的保障,这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
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工信厅、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召开禁塑产需衔接会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制品展示会,为可降解塑料制品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产需衔接平台,商业用户和生产企业热情很高,产需间开展了有效对接,为进一步积极稳妥推进实施“禁塑令”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卢建春说,禁塑离不开百姓的参与,也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我已经组建了本地化的销售团队,未来还将联合政府和学校,对禁塑的意义和常识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禁塑工作中来,从而支持保护环境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在政府强力推动和企业参与下,目前,吉林省四个新建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中粮生化3万吨聚乳酸和3万吨生物可降解项目已经启动,可为塑料制品企业提供充足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项目投产后,基本能够满足吉林省市场对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完全保障市场供应。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禁塑工作,“要真正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作用,我们还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促进产需平衡,品项全覆盖,提升产品质量,减低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