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保底大热电影圈 掀起以金融为电影保驾护航的热潮

07.03.2016  08:10

  《叶问3》剧照

   《叶问3》在正式公映前就已传出票房十亿元保底的消息,这也是继《美人鱼》之后,又一部传出高票房保底的电影。如今,票房保底在电影圈大热,正掀起一场以金融为电影保驾护航的热潮。

  所谓票房保底,就是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一个票房承诺——对于看好的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这个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但超出保底数字的话,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

  这一现象在电影圈里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14年,北京旅游与中影股份北京发行分公司为《心花路放》保底5亿元,最终票房达11.7亿元,大赚一笔。

  博纳影业曾为《后会无期》保底3.5亿元发行,影片票房超过3.5亿元的部分博纳拿40%。该片最终票房6.3亿元,想必也是赚了一笔。

  而随着中国票房的不断翻涨,除了传统的发行公司以外,不少资本方也将眼光投向这一炙手可热的行业。

  此前,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和和影业、光线传媒和龙腾艺都影视传媒共同为《美人鱼》承担保底发行,外界猜测保底金额在16亿~18亿元之间。其中,作为其主保底方的和和影业,是一家拥有基金公司背景、擅长金融运作的新兴影视公司。

  然而,这样的合作必定是有赢也有输,保底失败也有案例。《一步之遥》就是典型的例子。凭借多年来作品累积下来的好口碑,再加上前作《让子弹飞》在商业市场上的成功,让不少人在影片未上映时对其前景一片看好。没想到最终上映时却引起巨大的口碑争议,最终票房止步5亿,让一开始就做了巨额票房保底的发行方简直“哭晕过去”。

  随着越来越多的热钱加入电影行业,众多发行公司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甚至不惜祭出各种优惠条件,哪怕倒贴来抢夺资源。

  是真傻吗?当然不是,这样做,是为了争夺例如网络版权、衍生品开发等更多资源;而对于那些新公司来说,也有利于自身在行业里迅速取得一定地位。不过,对于电影创作者本身来说,能拍出质量精良的电影才是真正能在这个圈子里继续做下去的根本所在。文/黄 岸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