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和平与发展是联合国不懈的追求
2015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世界迎来了联合国成立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值得各国共同纪念的重要年份,世界正处于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当此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南南合作圆桌会、全球妇女峰会、联合国维和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理念;登上联合国讲台,倡导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这一系列活动以和平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主题,是继访美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新的进展之后,又一场多边外交重头戏。
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仍是国际秩序定心石
当地时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联合国走过了70年风风雨雨,见证了各国为守护和平、建设家园、谋求合作的探索和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联合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纪更好回答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
学者认为,70年前,联合国宪章诞生,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今天,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仍然是国际秩序的定心石。
“在战后70周年之际讨论国际秩序正逢其时。”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看来,战后国际秩序是不断变化的。总体来看,全球国家数量增加,发展中国家诉求得到关注。但战后国际秩序仍未从根本上消除人类毁灭的可能,仍未消除局部战争,仍未带来人类的共同繁荣,仍未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
因此,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当前国际秩序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联合国的重大使命。日前,联合国发展峰会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全球发展描绘了新愿景,为未来15年世界各国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这一发展议程是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涵盖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水与环境卫生、能源、气候变化等。和平与发展、全球治理议题拉开新的序幕。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致辞指出,2015年后发展议程推动了宪章所设立的目标,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景。
率先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
在此次联合国系列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举措。学者表示,这一系列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措施,受到各界好评,中国为率先和有效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出了表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纽带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互利共赢、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国始终坚持的原则。
“在发展问题上,中国是有发言权和话语权的。中国政府一贯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苏长和看来,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议题。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在发展领域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大幅度提高了自身乃至整个世界的民生指数,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人力、财政资源以及许多来自中国的理念与知识。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繁荣与发展、解决国际冲突与争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联合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苏长和认为,联合国当前面临三个主要问题:首先,当前应促进大国合作协商,而不是相互否决。若大国脱离联合国“单干”,搞单边主义,不利于国际社会团结。其次,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主权国际秩序,是国际社会在秩序问题上的最大共识。当前,主权国际体系已经基本定型,联合国需要维护相互确认的主权体系,并对个别国家任意颠覆他国政权或者分裂他国的行为,持明确的立场和态度,避免主权体系被破坏。再次,联合国需要处理好与各种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关系。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庞中英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与综合国力的高速增长,与中国加入并“强化”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关。“现存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但目前改革的进展还有限。”庞中英说,从全球治理角度分析,中国要肩负参加者、改革者、协调者和设计者四个主要角色,这任重而道远。(记者 张君荣)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