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一个普通村庄的蜕变
曾经有这样一个村庄,全村1700多人,贫困户达到了75户、160多人,村民长期靠种苞米和零散种植木耳为生,产量低,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是镇里29个村(屯)中的落后村。
如今,这个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专业村,种植木耳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48户贫困户已经彻底脱贫,全村经济收入已经跃升到镇里前十名。
这里,就是2009年与龙潭分局结成定点帮扶对子的龙潭区江密峰镇南沙村。
说起村里当年的困境,村书记白玉良不无感慨:“我们村是一个有着多年木耳种植经验的专业村,但过去 我们只会低头拉车干活,不会抬头看市场,始终处于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农民中有句顺口溜,南沙木耳好,市场没人跑,货好价不高,贩子把钱捞。”
2009年初,龙潭分局领导深入村屯进行调查,了解到南沙村农民生产经营的现状和困难后,当即决定与南沙村结成定点跟踪帮扶对子。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让广大农民接受、认可,就成了摆在分局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引导当地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分局领导和干部职工的足迹遍及田间地头,他们向村民发放资料,宣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及运作模式等,并组织村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人及其成员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训班。及时与镇政府进行沟通,取得支持。同时要求分局相关部门深入村屯现场办公,着力简化办事程序,从登记辅导、政策咨询到手续注册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为当地农民办起专业合作社亮起了一路“绿灯”。
范炳红是南沙村村民,今年66岁了,家里有两个孩子,没有妻子,由于长期劳作,身体落下很多毛病。这些年供孩子上学,自己看病,已经欠下4.5万元的外债。说起合作社,范丙红激动地的说:“一开始俺们村的老百姓不敢办合作社,怕收税,有风险。多亏了工商局的同志到俺们村开班培训,俺们这才知道办合作社是免费的”。
2009年5月份,南沙村黑木耳合作社正式成立,这意味着当地农民由散户经营转变成了规模经营。
“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关键。龙潭工商分局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走出了一条有效的增收致富之路。”江密峰镇党委书记、镇长郭宏浩的一席话道出了农民的心声。
合作社成立之初,当地还存在很多亟待规范的问题。为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龙潭分局在实施监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把关、定向、参谋、顾问等作用,认真为当地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针对农业订单式样繁杂、内容混乱、权利义务不平等的情况,每年春种期间,该局都指派业务精通的人员驻村进行现场帮扶,从合同文本的制作、签定、归档等一一耐心指导,并对其农业订单进行备案。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合作社和农民签订了订单协议,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对外销售,改变了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现状。
针对当地农民没有品牌意识的现状,该局商标科加强与市局商标处的沟通和协调,用很短的时间就帮助当地合作社设计了商标样本,完善了商标申报材料,并成功注册了“江密峰”木耳商标。他们还与相关部门联系,为合作社办理了“QS”认证、卫生许可证,并帮助设计了产品外包装。有了商标的名片,销路敞开了,利润也增长了。
“过去种苞米,每亩只有1200元利润,如今成立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了,种木耳,每亩利润达到了3万元”,谈到合作社的前景,白玉良书记喜形于色。
“扶上马,再送一程”,这是龙潭分局局长段亚山常说的一句话。
“产品销路不畅”一直是农民忧心的事情。为了帮助农民将产品打入市场,段亚山局长带领一行人亲自带上包装好的木耳帮助跑市场、找买主,苦口婆心做宣传。在大家的努力下,产品很快打入了吉林市几家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2009年末,试包装的7000袋秋耳很快销售一空,赢得了开门红。当地农民算了一笔帐,仅试包装的秋耳就为村里盈利38500元,每户农民获纯利5000多元。
“今年我种了2亩木耳,按合同价格每亩可收入 3万元,仅此一项,我就比种苞米多收入 5.5万元。”木耳专业合作社成员董金丰一边对木耳分段浇水,一边兴高采烈地对笔者说。
据白玉良书记介绍,近两年该村年产木耳都在 380万袋以上,年利润400多万元,每个种植户至少增收6万多元。如今,年产5万袋以上的规模户已经占到村里的80%。以往农闲时,打麻将、喝大酒成风,治安状况也成问题,现在,农民都把精力投入到木耳种植和经营上,农民好管了,村里的风气好转了,治安也稳定了。今年农民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种植面积翻了一翻,预计每户有望增收近7万元。
龙潭工商局局长段亚山深有感触地说:“我们通过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带动了当地木耳产业发展,富裕了一方百姓,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有效载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职能,以优质的服务,浓郁的亲情,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微风拂过的田野里,勤劳淳朴的乡亲们正在用自己挥洒的汗水和智慧,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和希望。在他们身后,一群栉风沐雨的红盾卫士,正以拳拳的爱民之心为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托起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