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省文化厅负责人畅谈推动吉林文化强省

09.12.2015  22:36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令全省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近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好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接受了媒体采访。

马少红首先回顾了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以来,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在舞台艺术精品打造上,今年我省创排了《吴亚琴》《关东草》等优秀吉剧剧目,吉剧电影《大唐女巡按》在长首映并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这是吉剧影片首次获得该奖项;我省京剧《杨靖宇》省内外巡演24场,广获赞誉;我省的演艺团组在中外交流活动中均表现不俗,展现了吉林文艺风采。”马少红说,在民生实事上面,省文化厅较好完成送戏下乡演出4000场,扶持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200个,顺利开展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同时,以歌舞演艺、动漫游戏、工艺美术、艺术培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十三五”是吉林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马少红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着力促进舞台艺术繁荣发展仍将是省文化厅的首要工作。“以吉剧振兴为抓手,通过振兴吉剧、提升吉歌,促进京剧、评剧、话剧、交响乐、民乐、曲艺等多种艺术门类共同发展,扎实抓好‘双赢工程’,进一步做好精品创排工作,真正做到出戏、出人才、出效益。”马少红说,同时,还要积极扶持民营演艺团组、社区、农村文化大院等草根演艺团组发展,有效引导高校演艺资源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马少红说,公共文化资源会最大限度地向城乡基层倾斜,他们将继续做好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建设等文化惠民项目,抓好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培育好“农民文化节”和“市民文化节”两大群众文化活动。此外,他们还将继续推动开展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组建理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发挥文化交流的独特优势,积极扩大吉林省的影响力,也是我省文化工作的重要职能。对此,马少红表示,要依托我省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区位优势和文化地域特色,从战略高度和大局视角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往来。比如,她举例说:“围绕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吉林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我省‘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等经贸文化活动为平台,加强与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以及朝鲜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往来。”而为了让吉林文化更好地走出去,马少红强调,还需要培育特色文化,加强长白山文化建设,发掘历史文献资料,提升白山松水生态文化、黑土地农业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吉林文化走出去。

谈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马少红充满了信心。她认为当下我省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后还要继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和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具体的发展计划,省文化厅也有了一定部署。“例如,按照我省”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格局,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策略,突出区域和行业特色。长春地区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通化和白山等地重点发展以松花石为主,以长白石、集黄玉为辅的玉石类特色产业;吉林、延边、长白山等地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类产业;松原、白城等地重点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辽源、四平重点发展艺术培训、工艺美术等优势文化产业。”马少红说。

此外,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省文化厅也有了清晰的思路。马少红表示,全省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发扬“钉钉子”精神和雷厉风行作风,扎扎实实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 李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