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取得扎实成效
我省是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对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省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为少数民族建立完整服务体系
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是我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多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围绕满足少数民族特殊需求、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在长春市,针对穆斯林群众的风俗习惯,开办了回族幼儿园、回族小学、回族婚姻介绍所,修缮清真寺,开发建设回族小区、回族福利院、回族公墓等,对全市穆斯林群众从出生、入托入学、婚恋、宗教生活,到养老和殡葬等,实行了“一条龙”服务。
其中,长春市回族婚姻介绍所是全国唯一的“官办”婚介所,成立30多年来,市财政每年都要为婚介所拨付办公经费和专项活动经费,免费提供服务,至今已累计投入数十万元。来自长春市,乃至辽宁、黑龙江等其他省份的回族居民都会来到这里,工作人员会根据要求提供符合条件的人员的信息,如果双方互相认可,婚介所就会尽快安排见面,如果见面后没有进一步发展,那么工作人员会再安排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在长春市回族婚姻介绍所,工作人员拿出了几本厚厚的登记册说,“目前,在籍登记的约有2000人,每天都要接待上百人次,近半年来已经促成了上百对。”
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形式多样
长春市针对穆斯林群众建立起如此完整的服务体系,对于维护民族权益、加强民族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我省始终坚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拓展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自2007年起,延吉边防检查站就与延吉市河南街道白新社区结成了共建对子,社区居民与延吉边防检查站的官兵们早已是亲如一家。白新社区书记俞正玉介绍,社区共有4434户,其中80%居民为朝鲜族,辖区内出国人员也比较多,留守儿童有113名。延吉边防检查站的官兵们,主动当起了留守儿童的“兵爸爸”、“兵妈妈”,为留守儿童开辟了假期课堂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
“部队驻扎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肩负着推动民族团结的责任。”延吉边防检查站政治处副主任谢辉称,一直以来,延吉边防检查站和白新社区把学习、应用朝鲜语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首要工作,社区朝鲜族群众和边检站朝族干部担任教员,定期组织官兵学习朝鲜语。“如今,边检站全面普及了朝汉双语服务,95%左右的一线检查员都能用朝鲜语与朝鲜族或韩国旅客交流。”
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有2270户居民,包括了朝、汉、回、壮、蒙五个民族,其中朝鲜族占76%。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同居住的社区,记者看到了各族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多年来,园辉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人民调解委员会”、“吉林省民族团结示范社区”等120项荣誉称号。今年还获得了由全国社区发展协会设立的“全国社区发展奖”。
社区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如今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艺品牌。据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林松淑介绍,社区内成立了社区艺术团、模特队等14个协会,经常开展文艺汇演等大型特色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社区各项民族团结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10年多。” 林松淑说,社区至今已经举办了11届“心连心 手拉手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而今年将举行的活动会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有2000多人参加。
爱心安养庇护院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
在龙井市智新镇龙南村,有一家残疾人安养庇护院,建立于2009年9月,内设“快乐老年公寓”、残疾人特殊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临终服务,为中轻度残疾人参与适当的劳动和日常抚养提供保障。“最初建立的目的,就是想要为无生活来源、无监护人的残疾人提供一个免费的住所,对他们进行安顿、养活、保护。”2009年10月16日,这家残疾人安养庇护院开始正式接人入住。由于一切免费,院里始终是自负盈亏。艰难时期,朴海玉创办起“快乐家庭安养院”,入住的老人每人每月交纳一定费用,而这些费用全部用来供养免费收养的残疾人。截至5月25日,院里共有121人,其中有94名残疾人。
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所依靠,2010年,朴海玉说服母亲和哥哥将家中的房子卖掉,对这所安养庇护院进行扩建,扩建过程中,政府和一些社会力量也提供了一些帮助。“现在安养庇护院是民办公助,员工属于公益性岗位,由政府缴纳保险金。”2013年,朴海玉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现在,朴海玉与妈妈、哥哥一起居住在院里,与在此居住的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残疾人、孤儿、孤寡老人共同生活。
近年来,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途径和方式逐步拓宽,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更加坚实牢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