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院让老物件讲出新故事

21.04.2015  12:13

原标题:让老物件讲出新故事 省博物院创新展览形式,“让沉睡文物活起来,让静态展览动起来

     

省博物院推出的抗联陈列展展览现场。资料图片

日前,在吉林省博物院采访时,记者被办公室桌子上的一份讲解词吸引:“不吃日本糖”“镜泊青松”“别忘了妈妈”“俺是党的人”……十余页纸讲述了近二十个故事,原来这是《关东抗日英烈珍闻》巡展的讲解词。公众服务部主任张淑娟说:“这是我们首次尝试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用故事串联展览,让展览更加生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唤醒文物生命力

这是一个四岁孩子,小金子的故事。小金子的父亲是英名远播的抗日义勇军将领王凤阁。1937年春,王凤阁在战斗中不幸受伤被俘,他的妻子和儿子小金子也一起落入日本侵略者的魔掌。”讲解员指着四张古旧的照片,道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日本人希望王凤阁归顺,便把主意打到小金子身上,拿着饼干糖果递到小金子面前,小金子看着香甜的糖果舔着干裂的嘴唇,大喊道,我不吃日本人的东西。后来,年仅4岁的小金子与父母一起殉国。

这个故事成为照片生动的补充,也让这几张照片在记者的脑海中串成一段悲壮的历史,这应该就是苏醒后的文物的生命力吧!

据了解,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是省博物院近现代史部、抗联史部几代人共同挖掘研究得来的成果,是非常珍贵的历史信息。“去年一年,我们跑到抗联旧地找那些抗联时期的老兵或是百姓,希望能挖掘更多的资料。”省博物院研究馆员刘辉说,这部分工作是难度最高的,许多老人都不在了,即使挖到故事还得进一步判断其真实性,而有记载的文物记录也并不详尽,所以两层楼的陈列展,百余件文物,却只找到不到20个故事。

虽然困难重重,但省博物院的研究员们并没有气馁,“文物不只是属于我们这一代,更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先辈留给我们的线索与资料,尽量多地留下更多完整珍贵的历史信息。”刘辉说。

以创意活化历史

近几年,省博物院一直在创新展览形式,“让沉睡文物活起来,让静态展览动起来”已成为省博物院办展览的最终目标。

还记得以前的展览吗,文物在玻璃后边,旁边有一张小纸条,记载着文物的大小、材质、年代等信息,人们大多看一眼转身就走。”张淑娟说,实物加说明牌的形式无法诠释文物的内涵,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省博物院主动求变,以陈列展、故事巡展等形式活化历史,并吸引观展者由看热闹向看门道转型。

几名战士趴在雪地中朝远处开枪、赵一曼被关在监牢中……三四楼的抗联陈列展以真实的场景再现模式展现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张淑娟说,真实场景将历史带回现代,也让观众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感触。“故事巡展是我们正在做的,《关东抗日英烈珍闻》巡展我们会在5月推出,这种形式一定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观。

正如刘辉所说,只有把挖掘和研究工作做透才能把有效信息和故事传递给观众,才能让文物实现它存在的价值。(本报记者 朱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