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部署
一、2014年我省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去年是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第十三届全运会周期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下,在全省体育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省体育局积极转变职能,夯实基础,创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全民健身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构建“大群体”格局为手段,积极推进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来吉林省调研时,对我省全民健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实现“两个提高”。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完成1071个行政村(社区)健身广场、100个乡(镇)街道和10个健身广场室外健身器材的采购及配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均为100%;二是提高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小型、多样、实用、就近等特点,提高便民性和利用率。全省社区体育工作现场会推广了长春市宽城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经验。建筑面积四万多平方米的雪立方的运营,使我省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服务逐步趋向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适应了群众体育的新需求。
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四个推进”:一是省体育总会发挥作用,推进各级体育总会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省市州、县区体育总会覆盖率为75%;二是推进了体育协会体制机制向社会化、实体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多个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完成换届改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会建设;三是推进了省级运动项目协会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发展的作用,开展了老年武术表演、职工乒乓球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类竞赛表演活动;四是推进全省市州、县区体育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全省体育总会秘书长培训会议推广了省老年体协、武术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以及敦化、榆树等地的经验做法。长春体育总会“1+”模式得到国内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效果很好。
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亮点纷呈。指导全省各地及各类体育协会积极打造“一地一品”、“一地多品”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吉林市国际龙舟赛、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谁是球王”全国羽毛球争霸赛等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四平市连续12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公路自行车赛;省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连续成功举办两届“长白山杯”全国棋牌公开赛;“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紧扣“助力申奥、燃情冰雪、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省市县三级联动,融入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国“三亿人上冰雪”目标、建设“冰雪运动强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
全民健身宣传手段多样。实现了“两增加,一提升”。一是增加与媒体的“粘合度”,主动邀请媒体参加宣传策划,开辟专栏,开通“吉林省全民健身网”。邀请中国体育报及省内媒体开展“全民健身惠民生”系列采访活动;二是增加与体育彩票的“粘合度”,所有健身路径都有体育彩票标识,所有全民健身活动都冠名体育彩票,让其公益性质得到社会广泛了解。一个提升是:提升对全民健身文化附加值的宣传,挖掘全民健身在实现个人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等方面的正能量。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初现成效。积极转方式,支持各类协会承办赛事活动;采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各类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长春市社区体育组织服务实现了智能管理服务网络化;吉林市在6块室外场地开展了浇冰和群众免费上冰活动;松原等地积极推进体育公益岗位工作;延边州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民营雪场开展大众滑雪健身活动。
非奥竞技项目取得突破性成绩。在泰国举行的国际跳棋亚洲锦标赛上,我省选手阿拉腾花代表国家获得两枚金牌,同时被世界国际跳棋联盟授予国际女子特级大师称号,这是国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14年我省共获得15个围棋、国际跳棋、桥牌项目的全国冠军。
各市州群体工作成绩较好,其中,长春市、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平市、松原市、梅河口市被评为“2014年度吉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二)竞技体育稳中有进。 2014年,遵循“固本培元,拓面增点,力争上游”的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改革创新,稳中有进。
参加索契冬奥会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我省有17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获得2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8人次获得四至八名,金牌占中国代表团67%、奖牌占中国代表团56%。这是历史上我省运动员参赛成绩最好的一届,既取得了辉煌成绩,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实现了我省参加冬奥会历史性突破。
参加南京青奥会成绩较好。我省17岁小将徐志航在男子400米栏A组决赛中夺得金牌。张馨丹、刘凯琳、张金荣夺得女子曲棍球金牌。
参加韩国仁川亚运会成绩突出。我省体育健儿在场地自行车比赛中获得二枚金牌,武术散打获得一枚金牌,射箭和曲棍球项目各获一枚银牌,跆拳道获一枚铜牌。此外,女子足球和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分别获得第五和第七的好成绩。
参加世界杯赛再创新绩。我省长春籍运动员李奇时在韩国举办的速度滑冰世界杯赛上夺得1000米冠军,实现了我省速滑项目金牌历史性突破。
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省运会。本届省运会的开、闭幕式首次放在县城举行,结束了省运会不在县城举办的历史。严格按照总局和省政府节俭办赛的要求,不建新场馆;开幕式不搞高科技灯光音响,不请明星大腕,组织全民健身成果展示;压缩开支,不举行招待酒会,简化办事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反兴奋剂检测数量是上届的三倍,无一例阳性,无运动员年龄和资格的违纪事件,赛风赛纪实现零投诉。本届省运会设置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实现了竞技与群体相互促进的发展目标。
(三)青少年体育工作有进展。 省体育局高度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着力加强其政策拉动和资金投入,将去年确定为“全省青少年体育年”,成效明显。
大力推进“教体结合”。去年,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开得不但成功,并且在全国率先提出“教体结合”的工作思路。这对于全面推进我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的投入。2014年共投专款1800多万元,用于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重点项目班、希望班、青少年训练营活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俱乐部建设,这是空前的,是固本培元、科学发展之举。
实施《全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全省重点项目青少年训练营活动计划、全省精英教练员培养计划、全省重点项目苗子队伍建设培养计划、全省青少年体育课题研究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夯实后备人才基础。
市州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呈现良好势头。经过对各市州输送后备人才的综合评比,长春、吉林、四平、白山、通化五个城市,荣获2014年度全省市州体育突出贡献奖,他们为我省竞技的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圆满承办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本届大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团中央主办,长春市政府承办,参与规模和人数是历届之最,承办工作得到国家三部委的表扬。
十分可喜的是,近两年我省青少年运动员在省内参赛注册人数和实际参赛人数明显增加,质量也有提高。这些都可以证明上述改革与投入是成功的。
(四)体育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2014年,全省体育彩票销售额36.55亿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10.3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筹集体彩公益金12亿元。目前,省、市、县三级体彩公益金,占同级财政经费的二分之一以上。为社会提供一万多个就业岗位。体彩资金已成为支撑我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生命线。
努力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健身市场。尤其是我省CBA联赛吉林九台农商行东北虎篮球俱乐部主场比赛,球市十分火爆,各界反响良好,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增加了亮点。长春市体育局在投资维修CBA联赛比赛场馆,并无偿提供使用和优质的服务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教、科、医、文和训练保障工作稳中提质。 围绕体育工作中心任务,积极倡导“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探索文化密集型的工作方式,各项工作稳中提质。
吉林体院协同有关运动管理中心,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教保障工作。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第22届冬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合作单位”荣誉称号;吉林体院主办的“助力申奥”冰雪公益活动得到了国家冬奥申委的高度评价。吉林省体校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有新思路、新办法,成效显著。
科技服务突出加强对运动队的服务保障,为570人次提供机能测试;完成了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和2014年体育健身活动状况抽测活动。并为千余人次进行健康体适能力测试,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医疗服务积极开展运动损伤预防、治疗和运动医学科普等讲座,以及跟队服务,效果较好;为我省运动员搭建了国内高水平的运动诊断、治疗和康复技术服务平台。
各训练保障单位积极改善运动员训练、生活、学习环境,南岭、冰上基地、两射中心三个体育大院旧貌换新颜。南岭夏季项目训练基地虽然单位多,问题多,工作量大,但改善力度大,受益面很广,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冰上基地训练、竞赛和生活环境日趋国际化,保障有力,得到总局高度评价;两射中心现有条件较差,但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创造性的解决训练与生活环境问题,得到教练和队员普遍好评。
文化建设方面围绕“十三运周期”的中心工作,制定了省体育系统“中国梦?从我做起”系列活动方案,邀请专家开展了法治文化和廉政文化系列讲座;党团组织协同运动队积极开展内务文化、用餐文化和队风文化等八项文化建设,营造了“文化育人”的氛围。各中心根据项目特点及队员的需求,开展了国学、礼仪、励志教育等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做到了“文化贯穿始终,文化辐射其中”。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先后举办了11个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主动将“育人夺标”的思想落到实处。
(六)其他工作也有进展。
重视干部轮岗交流,效果显著。结合十三运周期的需要,在体育系统内进行了两次干部轮岗交流和选拔任用。注重项目管理中心专业干部人尽其才的合理配备,挖掘了人的潜力,解放了生产力。绝大多数轮岗的干部能够在新岗位扬弃过去、焕发精神、迎接挑战。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成效十分显著,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三个大院” 实现了“环境提升、管理提升、创新提升”。
推进体育依法行政工作,注重认真研究基层反馈意见。建立了省体育局7项行政权利清单。成立了吉林省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认真处理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群众的反馈意见。尤其是近两年,省体育局领导班子在每次全省体工会后,都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同志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主动改进我们全年工作。
二、扎实做好2015年体育工作
2015年,我省体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统领,继续秉承“武事文取”的理念,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突出改革与依法治体,努力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我省体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探索体育发展新思路。
当前,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我们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解放思想,适应形势,拓宽发展思路。
1.要将“依法治体”作为推进“文化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确定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路线。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刘鹏局长在全国体工会上提出,我们要努力提升“依法治体”水平。
依法治体,首先要有法制意识,“遇事先想法、改革先定法、管理先用法、落实先靠法”,加强各项体育工作法规建设,促使我们按规矩办事;其次,要强化契约意识,凡是单位之间的合作,都要有规范、详细的协议文本,预防因责任不清造成推诿扯皮;再次,要有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意识,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机制,坚决抵制“高耗低效”的增长方式;最后,要加强对问题多发部门的巡视和督查,加大其奖惩和执行力监督的力度。这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更是加强党建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2.统筹兼顾,促进各项体育工作协同推进。
要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者协调发展,首先要结合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精神,抓住全民健身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机遇,补长体育产业这块短板,提高体育系统自身造血机能。其次,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转变重竞技、轻群体和产业的思想。国家体育总局2015年将着手研制国家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并指出不仅仅以全运会金牌成绩作为单一标准,而是以全面工作的综合成效考核工作。二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发挥体育市场的作用,挖掘体育产业的潜力,增强其发展活力,实现群体、竞技、产业同步提升。
(二)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九项重点工作。
面对新常态,要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努力集约资源办大事,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1.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稳步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今年是国家体育总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预示着我们固守多年的管理体制将会发生深刻变化。前不久,在全国体工会上,总局提出“以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共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改革方案。其中,将加大足球协会改革试点的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总局直属事业单位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的焦点问题。同时,着重强调拟对10个奥运项目单项体育协会功能优化改革试点,并且要积极强化单项协会在发展群众体育和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功能。风筝和信鸽2个非奥项目协会将与行政机关脱钩。此外,还将有16个非运动项目协会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脱钩。以上改革为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多元治理国家体育的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根据总局的顶层设计,我们将结合省情,加强调研,逐步推进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进程,建立政府监管有力、市场资源配置合理、社会体育组织蓬勃发展的现代体育制度和高效科学的体育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我省体育由过去政府一枝独秀的“管理”逐渐转向政府、市场、社会三轮同步创新驱动的多元“治理”,逐步构建政府管体育、社会办体育的格局。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务院颁布的《意见》,明确提出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赛事审批手续等,为政府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配置、调节体育资源指明了方向。这是一项重大的“治理”改革!我们要主动适应!需要提醒的是,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必然将面临“一业多会”的挑战,这是市场和社会优胜劣汰的结果。这就要求各体育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提高竞争力与生存力。
2.继续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兴体战略。
在今年的全国体工会上,刘鹏局长着重强调了发展体育文化的重要性。我省文化兴体战略的提出和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举措,能净化、节约、放大、升华体育资源,以此提高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文化能净化和升华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能的理想途径是通过文化教育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创造奇迹。境界提升了可以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使人超越自我,向往神圣。当下,国内外体育在过度商业化的诱惑下,正面临着运动技术和人的“空心化”的挑战。“宁穷口袋,不穷脑袋”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缺少以人为本的思想文化的艺术作品,将是“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同样我们的群体、竞技、产业等相关工作,也不能缺少高境界的思想文化,否则我们的体育资源不但不能被净化和增值,反而会严重贬值。
文化能节约和放大资源。我省冬季项目崛起,就是用文化节约、放大、升华了有限资源。近年来社会有人评价,东北虎男篮总是用好的思路和较少的资金,选择理想的外籍球员,积极培育本土球员,取得了理想的战绩,这就是思想文化的效应。东北虎男篮取得的成绩,不仅宣传了吉林的良好形象,更成为吉林百姓心情的“晴雨表”,给吉林人制造了呐喊、激情和快乐,影响着吉林人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训练单位用先进的篮球文化,培育“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体育精神,从而弥补了我们资金和训练条件等方面的不足,节约、放大、升华了体育资源。
贯彻全国体工会精神,大力发展体育文化,要注重加强运动项目的文化建设,挖掘、彰显吉林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打造健身、竞技和产业的体育品牌;结合体育竞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加强体育文化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3.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建构 “大群体”格局为手段,以“三边”建设为主要内容,推进全民健身工作。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调研起草我省《2016-2020全民健身计划》。积极构建体育系统内外两个方面的“大群体”工作格局,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努力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和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各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要推进“中心、协会一体化”建设,加快换届改选工作进度,挖掘社会力量,打造精品赛事和品牌活动,宣传和推广项目文化,肩负起在竞技、群体、产业、文化发展方面的先试先行的职责。
第二,满足群众新需求,提高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标准。起草我省《“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开展“可拆装式小型多功能健身中心”、“笼式足球场”和“冰雪健身场地”建设试点;推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逐步在乡镇和村实现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
第三,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进程。按照规范化、实体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原则,开展体育单项协会各类改革试点;抓紧制定出台我省《体育社团管理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体育社团等级评估办法》等配套制度;加强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农民体协等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发挥网络、草根、民间等非政府状态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
第四,提升精品意识,强力打造全民健身特色品牌赛事活动。在继续开展好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百日行”和“全民上冰雪”活动的基础上,挖掘社会各界力量,探索每四年举办一届“吉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力争将全民健身日、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题词纪念活动、文化广场“棋牌角”擂台挑战赛等活动打造成为百姓的体育节日;运动项目中心要利用竞赛杠杆积极组织开展马拉松、自行车、“三大球”、乒乓球及武术等赛事活动,探索建立业余竞赛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冰球、冬泳、冬季龙舟、冬季登山、徒步等冰雪群众体育特色品牌赛事活动。
第五,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发挥全民健身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中的作用。要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用好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健身场馆的政策,挖掘政府、学 社会资源整合、场地充分利用、满足群众需要、促进体育消费的多重效果;探索将体育赛事、表演、培训、监测、媒体和中介服务等更多地转向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注重对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结果的“大数据”使用,为全民健身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还要探索将体育健身与养老、旅游、医疗等各种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第六,促进武术运动的推广。武术是中国唯一原创的,并且向世界推广的体育项目。尽管它不是奥运项目,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武术承载着中华和谐文化,培育着民族精神。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广武术段位制,夯实武术基础,扩大武术人口,培育武术市场,丰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第七,做好2015年山东智运会等群众体育赛事准备和参赛工作。
4.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2016年新疆冬运会、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2017年日本札幌亚冬会、2017年天津全运会和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是新周期我们要面临的五大战役。面对新挑战,特别是十三冬这第一仗,我们要结合我省实际,一是巩固优势项目,建立完善的训练、保障团队,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冬夏项目都要主动挖掘潜力项目,瞄准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适合地域、省情、人才特征优势、社会影响大的项目,学习最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三是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奖罚制度。四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技能训练放在等同的重要地位。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五是我们要根据国家和我省振兴“三大球”的要求,继续挖掘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努力办好延边男足、长春亚泰男足和长春大众女足,以及九台农商行东北虎男篮俱乐部,为我省竞技体育转方式、调结构奠定基础。对基础薄弱的俱乐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还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因为国家高度重视“三大球”的振兴。
我们要完成上述任务,推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后备人才的培养,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但在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上,我省面临诸多难题:体育人才资源储备和开发数量严重不足,后备人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成材率较低,从事专业面窄,发展空间有限;培养理念落后,自我培养、自我提高意识差等。
面对这些难题,我们还要树立“当代奠基,成就未来”的思想,重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舍得投入,系统抓问题。加强二、三线教练员培养与交流,完善运动员输送机制,整合优秀人才资源,增加人才厚度,树立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扎实工作,提早做好人才培养、选拔和备战工作。
5.稳步发展我省体育产业,满足大众体育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体育健身列为六大消费增长点之一。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促消费的朝阳产业。但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又面临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较低,体育健身和表演等本体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等现实问题。我们要根据国务院《意见》提出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与工作任务,结合我省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健身服务业和竞赛表演业的发展,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体育本体产业在我省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老百姓直接受益,前景非常可观。东北虎俱乐部比赛可以说场场火爆;亚泰足球爆出“冷门”;雪立方场馆使用率不断提高,健身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多;人们体育观念转变,开始享受体育。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和表演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体育活动,策划品牌活动。推进体育场(馆)市场化、企业化运营。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体育组织作用,通过竞赛组织、技能培训、健身指导,带动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
第三,加大政策扶持,优化服务,创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为主线,并将会同发改委出台吉林省实施意见,研究促进体育服务业发展、吸引社会投资的具体办法。
第四,做好体育彩票发行销售工作,带动其他体育产业发展。要举全局之力,举全省体育系统之力,支持体育彩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安全的前提下,抓好基础工作,做好营销活动,争取今年销售额接近4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6.继续加强青少年体育,推进“三大球”稳步发展。
青少年体育是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基础。发展青少年体育,教体结合是必由之路。
一是要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增强青少年“体育内生力”。根据国际奥委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当下16岁以下青少年对奥运会的关注度明显下降,奥运会的主体观众呈老龄化趋势。可见,如何让年轻一代激发体育热情是一项重要工作。要可持续的发展青少年体育,首要的是让体育“育人”的核心价值扎根他们的心中,让孩子们产生体育“内生力”尤为重要。
二是重点抓好“三大球”。总局要求,要努力培育“三大球”文化,提升其群众参与度;大力开展“三大球”进校园活动,形成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我们要重点抓好“三大球”的课堂教学和课外俱乐部活动,将“三大球”开展作为评选考核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会同教育部门抓好全省中小学、大学“三大球”四级联赛,扩大普及面,打好基础。制定促进青少年“三大球”发展的奖励政策,在评选国家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中给予重点扶持,在评选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贡献奖中加大赋分比重。
三是继续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工程建设。发展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开展全省青少年训练营活动,这是抓好后备人才建设的两大基础工程,新周期已实施两年,并初见成效。今年要举办训练营活动经验交流会,并进行省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中期评估,强化执行力度,筑牢后备人才基础。
7.建设冰雪运动强省,助力申办冬奥。
制定《建设冰雪运动强省意见》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不久将以省政府名义正式下发。为推进此项工作,省体育局将在今年出台《冰雪强省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中国若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将为我国冬运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省作为国家冰雪运动发展的主要地区,将承担重要的参赛和办赛任务。我们要把建设冰雪强省与助力申奥联系起来,与推动中国以及世界冰雪运动发展联通。
二是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健身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助力申奥,燃情冰雪,同心共筑中国梦”“全民上冰雪”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冰雪特色学校的建设,普及冰雪体育课程;发挥冰雪社会组织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三是着力提升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努力增加冰雪竞技运动的新项目、新编制、新人才,转变冰雪竞技发展方式,提高我省冰雪竞技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四是加强冰雪文化建设。组织人力研究具有中国吉林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定期举办冬季运动健身大讲堂等系列文化活动,扩大参观冰雪运动展览馆的规模和人数,让群众了解冰雪文化,感受冰雪魅力,把冰雪“冷资源”变成“热文化”。
五是加强冰雪运动场馆建设。鼓励、支持市州、院校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合理布局全省各区域的有关场馆,2015年拟在白山、白城、松原各建一座滑冰馆。争取到2020年实现新增滑冰馆8-10座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业余训练和群众健身对场馆的刚性需求。
六是促进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的优势,努力将这项“冷资源”变为“热产业”。
8.做好体育运动训练中心的新区规划工作。
为了彻底改善我省竞技体育滞后的训练条件,省体育局拟在长春市郊区另选新地,分批逐步建设全新的、集中的体育运动训练中心。目前,此项工作正处于考察调研阶段,争取在今年立项,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这是我省竞技体育一项战略性的、重大的发展举措。
9.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巩固深化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把中央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完善财务制度,坚守财经纪律,强化执纪问责,全面履行好监督责任。
(三)做好科、教、医、文和训练保障工作。
重点做好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第13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技、医疗服务和基础保障工作。加强国民体质监测与研究,强化科学健身指导。充分发挥吉林体院等高校的作用,丰富科研手段,为推进国家和我省群体、竞技和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创新做好文化教育工作。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新文化融合到运动员教育中,努力培育“人文厚实,技术精良”的体育“实心人”。今年,国务院将专项督查我省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各市州要在上半年全部出台本地《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细则》的地区,一把手要亲自协调落实,确保按时完成;各运动学校、专业队和省体育职业鉴定站,要加强运动员的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教育;积极探索实践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做好2015年度国家、省、市三级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员等各项培训工作。加强大型群体活动的宣传推广力度,要重视体育人文价值的宣传,积极传播国家体育的正能量。训练保障单位要努力增强“服务育人”的文化内涵,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