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记忆:草履八千里,提颅出康川

25.11.2015  16:40

——人民网“重走抗战路”探访川军出川足迹

人民网前方报道团在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门前屹立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十一月的成都阴雨绵绵,淡淡的雨雾为“天府之都”平添了一分肃穆。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党史研究室指导,人民网联合8省区市共同主办的“寻找历史记忆 缅怀抗战英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最后一站23日在成都启动。采访团与强国论坛网友共同走进这片革命热土,重温抗战英烈们的峥嵘岁月。

成都市人民公园门前屹立着一座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也是采访团抵蓉的首站。四川省委宣传部网宣处副处长郑伟强向采访团介绍,在八年抗战中共有近350万四川人参与作战,64万多人伤亡其中阵亡的有26万;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四川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无川不成军”之说由此而来。

在很多人看来川军战斗力强是因为精良的武器装备,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杨萍介绍,当年的川军将士,衣衫褴褛、装备破旧。他们的步枪多是四川土造的“单打一”,其威力“打只土鸡、兔子什么的还能凑合”,连手榴弹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质装备。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川军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的名声。

人民网前方报道团走进川军抗战将领李家钰的故居。

说到川军抗战时期的杰出代表,不得不提的就是在抗战中殉国的两位集团军总司令之一的李家钰。在文庙前街的晚霞杂志社内有一栋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青砖灰瓦,虽历近百年风雨沧桑仍然气宇轩昂,让人由生几分感怀。这就是李家钰将军的故居。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家钰出自民族义愤,主动请缨杀敌,并赋诗一首:“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于9月初率军出川,部队单衣草鞋,行程4000余公里,12月始抵达晋东南抗日前线。李家钰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决主张抗日,曾说:“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抗日就对。”1944年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成为继张自忠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1984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在成都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模糊的记忆中,祖辈、父辈在抗日战争弹火纷飞的战场上,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胜利。川军的英勇无畏,敢于用“刺刀拼坦克”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正如今日采访行程的最后一站,赵一曼的孙女陈红女士所言:“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赵一曼,希望人们能记住抗战烈士的英勇事迹,也谢谢还记得抗战烈士的网友们,感谢你们记得。”(人民网前方报道组:邓志慧、于红林、曹亚飞、霍雨佳)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