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库建设有自己的特点 明确学科导向 做好基础研究

10.09.2015  11:38

  目前,我国高校正兴起智库建设热潮。在此背景下,不少高校强调学术研究的应用性。高校到底应如何进行学术评价?一般认为,高校有三个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我国高校发展较好地体现了这三个使命,但受第三个使命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么,高校最核心的使命是什么?国外知名大学特别是一流研究型大学更强调知识的发现、传播和保存功能,认为这是高校最重要的功能。这实际上强调的是研究和创新。以此为基础,才能开展教育、培养人才,也才能服务社会。智库建设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并非高校的主要任务,不能本末倒置。明确了这一点,就更容易理清高校应如何进行智库建设。
  
  高校科研应坚持学科导向。学科导向也可说是学理性或者科学性导向,是与问题导向相对的。把研究分为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并不意味着理论研究或学术研究就不关注现实。实际上,研究还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三类。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属于基础研究,爱迪生发明电灯则是应用研究,而像上海如何建立具有全球影响的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对策研究。对策研究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问题,需要拿出解决办法。对于智库来说,问题导向是核心,主要是做对策研究。
  
  对于高校来讲,对策研究不是不重要,也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应成为核心功能。智库以对策研究为主,而高校更多是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只是其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国外一些大学设有负责对策研究的研究中心,既做对策研究,也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但各个院系主要是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把不同机构的功能搞清楚,不能所有的机构都来做智库、都来做对策研究。对高校的学术评价应区别于社科院、党校以及其他专业智库。研究机构应有功能上的区分。现代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功能分化。虽然高校可以建一些智库,可以适当做一些问题导向的对策研究,但主要应坚持学科导向、学术导向,把基础研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鼓励长线研究和基础研究。因为这是其他研究机构基本不做或做不了的,是高校不可替代的功能。
  
  如果说高校可以建一些智库或是做一些对策研究的话,那么,关键是怎样抓住真问题来做研究。在现实中,一些本来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一经包装,好像就成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有人讨论法治和人治的关系,说不能过度宣扬法治而贬低人治。这就是一个伪问题。法治和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机制,法治体系下重视人不等于是人治。为什么会出现研究不是问题的问题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比较薄弱,以至于面对具体问题时把握不准,导致鱼目混珠。如果大家普遍对某一问题有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各种片面的、短视的观点就不会混淆视听了。可见,问题导向的研究是需要基础理论来支撑的。基础理论问题搞清楚了,形形色色的伪问题就难有市场。正是在基础研究方面,高校可以发挥优势、大有作为。(胡伟,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