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未来——柳河县胜利小学校长于会荣的故事
“德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这句话是于会荣在领导、家长、学生面前常说的一句话。于会荣,现任柳河县柳河镇胜利小学校长。
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于会荣默默奉献教育事业三十五载。2003年8月,于会荣被县教育局调到柳河镇胜利小学任职校长,这一干就是12年。在这12年间,特别是学校异地新建,成为全县唯一一所寄宿制学校以后,寄宿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思想情绪易波动,年龄差异大,给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工作强度加大,但于会荣的工作热情不减。“一想到全校学生稚嫩渴望的眼神,我就觉得浑身是劲,精神百倍。”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路上,于会荣带领全校师生谱写了美丽的篇章。学生在各种比赛中捷报频传,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大赛金奖、吉林省“三操一舞”展示评比活动一等奖、通化市体育艺术“2+1”展演一等奖。与此同时,于会荣的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校长、专家型校长、县优秀教育管理者……同时,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县人大代表。
工作中充满了酸甜苦辣,但于会荣依然奋发图强。胜利小学的教导主任于丹洋对记者说:“我们给于校长的大半辈子工作归纳了‘五个一’,虽然不足以说明她所有的工作成果,但也算是我们对她的尊敬吧!于校长在工作中本着一种理念,围绕一条主线,立足一个保障,创设一个环境,达到一个效果。”
“一种理念”就是始终坚持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做奠基人的办学理念,本着“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思想,制定制度、计划、考核细则,实行一岗双责。直到今天,于校长仍然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学校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怎么爱都觉得不够!”
“一条主线”就是决策、部署全校工作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主线不放松,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形成了课内外、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经常化、系列化的教育机制,有力地彰显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势。
“一个保障”就是抓好未成年人的阵地建设。于会荣率先创建了国内小学第一家“美德吧”。在50个美德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行为的认知与引导、良好习惯的适度训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人格。胜利小学政教副校长董清华对记者说:“为建设活动阵地,于校长多方筹措资金50余万元,购置设备,建设了校园‘美德吧’、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多功能阶梯教室、12个第二课堂活动室。活动阵地的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孩子们益德益智、愉悦身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环境”就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在她的领导下,胜利小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构建具有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让孩子们在文化的海洋中徜徉,在书籍的世界里遨游,这样他们会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是每个学校基本的校园文化重点。而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更要保证他们心理的强大、德育的良性发展,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残酷的竞争现实中成为佼佼者。”
“一个效果”就是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际、实效。于校长把课堂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融为一体,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强化养成教育。她确定以“弟子规”教育为主线,实施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科学化管理,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组织开展读好书、说好话、写好字、做好人“四好”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为“仁爱、忠孝、诚信”的新时代少年;开展军训、春游、运动会、阳光体育运动等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先后开展“诵读践行弟子规”、“国旗下讲话”、“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做有道德的中国人”等主题系列活动……胜利小学的骨干教师王婷,在谈起于校长时,自豪地说:“于校长通过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使我校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5年,在于会荣的眼里并不漫长,“如果身体允许,我还想为我的学校、为我的孩子们再干35年。”在35年的教学生涯和领导经历中,无论是当班主任、教导主任,还是作为学校副校长、校长,于会荣一直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信念不动摇。当班主任时她视孩子为生命,当校长时她以德育为首,站位高、理念新。“做教育必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人人成才才是做教育、搞教育、抓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于会荣一直坚持的办学宗旨。记者祖维晨杨悦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