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眼中的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之交通秩序整治篇
从无序变有序 从大会战到法治化
——市民眼中的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之交通秩序整治篇
本报记者 赵婉姝 易 玲 袁 迪
交通安全管理最根本的方法是依法治理,最根本的途径是社会共治。通过开展整治道路交通秩序大会战,依法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我市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了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有序,造福了广大市民。
大会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结果。通过集中整治,我市的道路交通秩序从无序变有序,广大市民遵守道路交通法的意识在提高,道路交通秩序大为改善。大会战的持续深入,将进一步推进我市交通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自开展大会战以来,全市共施划道路标线202.63万平方米,施划道路停车泊位33.17万个,增设停车入位和指路标志6062面,发放宣传品1226.5万份,全市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实现了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事故、伤人事故和财产损失等指标“四下降”。
相伴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坚实步履,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一场由市委主导,旨在提升城市整体品位和市民生活质量的大手笔城市建管力作——旧城改造提升系列工程大幕开启。
如今,以交通秩序整治、市政公用管线改造、街路环境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商圈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城市功能完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暖房子改造维修和城市管理体制再建等“十大工程”为引领,涵盖城市生活方方面面的旧城改造,正以温暖实在的改变回应民意民心,正以高效率、高品质的成果提升着城市的品位。
即日起,本报记者将走近百姓身边,跟他们一起感受旧城改造给市民生活带来的真切变化。
数据看成绩
市民说变化
刘立忠(义务交通管理员):司机等红灯 行人不抢行
“司机等红灯了,行人不抢行了。”义务交通管理员刘立忠说,这是大会战开展以来,他看到的最显著变化。58岁的刘立忠是二道区东盛街道公平社区的一名公益岗位工作人员,2010年开始,他每天早上在公平路与和顺三条交会处义务执勤,至今已经6年。“以前这里是个丁字路口,早上总是特别拥堵,送孩子上学的、去逛早市的、上劳动公园溜达的挤成一团,出过不少事故。现在和顺三条到自由大路被打通,车流量大了很多,反而比以前顺畅了,行人不抢行了,等灯、走斑马线的越来越多,这个路口的交通秩序好了,我也更有成就感了。”
李 扬(交警):停车泊位多了 商圈环境变了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李扬说,大会战中,交警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长春的交通进行了整治。“以前一提起到光复路、黑水路、桂林路这样的人口密集商圈办事,司机都担心进不去出不来。施划停车泊位后,这些地方交通更加有序,而且司机也不再担心因违停被贴罚单了。”李扬说,现在滞留路口、在人行道或网格线停车等候等乱停乱放现象已基本杜绝。
汤文博(私家车司机):“断头路”通了 出行顺畅了
“最喜人的事情还是‘断头路’被打通,以前开车出门最怕走到一半路不通。现在好了,很多‘断头路’都被打通了,我们出门更顺畅了。”
在一家企业工作的汤文博对打通“断头路”感受最深也充满期待,“我岳母家住欧亚卖场附近,由于飞跃路是‘断头路’,送老人去长春西站需绕行到安庆路,听说这条‘断头路’已经开工,预计明年就能通车。到那时,就可以从飞跃路直达长春西站了。”
赵 明(退休职工):地锁清理了 道路宽敞了
“清理了占道的地锁,道路宽敞了,我们这些居民心里也不堵挺了。”某银行退休职工赵明住在重庆路商圈,“这里商场多,开车来逛商店的也很多,不少商户私自用凳子或自行车占车位,住户则私设‘地锁’占车位,市民没地儿停车就会乱停乱放,造成道路拥堵。今年,市里对私设地锁进行了集中清理,随后还施划了停车位,市民再也不乱停车了。”赵明表示,虽然他并不需要停车位,但看到这一变化,心里还是觉得舒坦。
(责任编辑: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