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不掉的恶意APP:灰色产业链上下游相当成熟
随着普通的通信手机向智能手机全面转变,曾让用户不堪其扰的短信骚扰少了,但更加隐蔽和难以根除的恶意软件却让人更加头疼。而在这些或泄露用户信息、或偷取流量与话费的APP(应用程序)中,伪装成原装手机出厂预设软件形象的恶意APP影响最为恶劣。
小刘是上海一名智能手机用户。今年9月他购入了一台千余元的国产智能手机。没想到,在点开手机自带游戏APP之后,就被见缝插针弹出的广告网页与不良信息严重骚扰。
“在玩游戏时,一不小心就容易误点弹出的广告页面。这不仅严重影响使用体验,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造成财产损失。”小刘告诉记者,在一次误操作过程中,他便被页面引导至手机号注册环节,一天之内,卡内百元话费便迅速蒸发。
类似的钓鱼式恶意软件层出不穷。去年11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专门发文,旨在严控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中预装软件的乱象,然而至今成效如何,众说不一。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表示:目前中国的APP并没有盈利模式,靠的就是注册数和活跃用户数。在这种情况下,恶意软件已经是行业潜规则。它影响了中国智能终端的整个生态体系,应该要下决心进行全盘清理整顿。
恶意APP背后的灰色生态链
类似小刘遭遇的这类手机“软件门”绝非孤例。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副主任曾明发曾对外透露,垃圾短信、WAP网站、流氓软件正成为其严厉整治的重点。仅2006年末至2009年三年间,仅该中心就收到恶意软件举报2673起,投诉最集中的问题就是APP“难以卸载”这个问题。
网络安全软件及服务领域供应商趋势科技此前也曾发布数据显示:40%的智能终端用户都忽视了移动设备上恶意软件的潜在威胁,有三分之一用户认为“不大可能会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