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命的尊严--“东方之星”沉船24小时出水全记录
6月5日,“东方之星”客船被打捞出水。 “东方之星”起浮作业从16时6分开始,到18时50分许,船体已整体打捞出水。搜救人员进舱作业。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新华网武汉6月5日电 浩浩长江又经历了一个无数人不眠不休的黑夜与白天。基于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内再有生还者的希望几近渺茫的判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逝者尊严,指挥中心研究决定,从4日晚上开始对沉船实施整体扶正和起浮。从4日晚8时许至5日晚7时15分许的近24小时,通过5000名军民争分夺秒的奋力拼搏,翻沉的“东方之星”终于整体浮出水面。
水陆空昼夜奋战,5000军民协同搜救
记者距施救现场仅有800米,能清晰地听到此起彼伏的发动机轰鸣声。时间在紧张高效和极度小心中悄然流逝。
——4日晚8时许。
此时,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驱散几天的阴雨缠绵。为了在船体打上8个系柱以供钢缆受力,搜救人员在冰冷的江水和船之间不断穿梭。
——5日凌晨。
在沉船旁边,两艘大型起吊船利用起吊设备将粗大的钢缆从水下穿过船体。此时,打捞技术人员站在船底作业,潜水员们一次次潜入漆黑的水下,又一次次浮出水面,为沉船整体扶正做最后准备。
——清晨6时许。
扶正作业的水域突起大雾。远处江面白茫茫一片。救援工作遭遇突来的挑战,一时陷入停滞。
——7时许。
太阳终于在人们热切的期待中钻出云层、拨开浓雾,江面的景物渐渐清晰起来。随着最高指挥一声令下,扶正作业正式开始。机器轰鸣声中,粗壮的吊臂慢慢竖起,吊钩紧紧抓起拴住船体的钢缆,牵缆慢慢拉伸绷直,沉船开始缓慢翻转。
——7时40分许。
翻沉船体已经扶正到90度。现场两艘500吨的起重船参与扶正作业,下游500米处拉设了400米拦截网。船体慢慢侧翻过来,露出“东方之星”四个大字,蓝白色船体也露出水面。
——9时6分。
沉船已完全扶正。原本在江底的沉船顶棚已露出水面,但船体大部分仍在水中。同时,由于船身遭到破坏,泄漏出的油带慢慢在江面扩散。沉船扶正后,作业人员迅速布下吸油毯等设备。越来越多的杂物也随之漂出水面,搜救人员立即对漂浮物进行打捞。
——15时许。
船头部位的钢缆已更换完成,并开始对船尾钢缆进行调整,从而将船体内的水排出来,减轻起浮的重量。两台起吊机器同时作业,因为只有平稳的用力才能保证安全起吊。
——16时30分。
随着吊臂、钢缆的拉升,江水一点点从船舱中溢出,船体也缓缓上浮。记者看到,“东方之星”船舶的蓝色顶棚边沿已经翻折过去。
——18时35分许。
沉船主甲板以上部分完全露出,“东方之星”四字清晰可见,工作人员随即进行甲板下仓室抽水作业。
——19时15分许。
沉船在整体扶正后被起吊出水。很多人情不自禁同时看表,轻轻读出这个重要的时刻。与此同时,抽排水工作紧张进行,现场也在调试灯光,为人员进入船舱做准备。
据悉,共有近5000名部队官兵和群众在现场参与救援。扶正浮出水面作业实施中,有50名潜水员分3组彻夜作业。此外,现场还有一架空军直升机和59台工程机械。江面、空中、陆地,救援仍在紧张继续。
难点多进度慢,预计约5个小时的过程持续了近一天
尽管能预见到在沉船扳扶正、起浮和拖航三个阶段会遇到很多困难,并制定了细致的方案,但突如其来的各种意外还是让扶正工作进展缓慢,原定预计5个小时左右的过程持续了近一天。
第一个难点是穿引吊索钢缆。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介绍,整体扶正和起浮工作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对沉船进行钢缆的牵引,组织潜水员分期分批深入到河底,在沉船前后部各两个缆桩上套上钢缆;第二个步骤则是进行扶正和起浮,组织起吊船进行扶正作业。
但因为穿越船头的第四根钢缆穿入难度较大,所花时间较长,导致扶正作业迟迟无法启动。刚刚从扶正作业现场赶到指挥部的长江航道管理局副局长朱汝明说,船体布设钢缆非常困难,找到布设钢缆的通道就更难,将钢缆穿过通道更是难上加难。
每一条通道需要潜水员同时作业,因为水下视线很差,流速快,潜水员需要多次尝试。有着16年潜水作业经验的东海舰队潜水员张虎成告诉记者,他们每次下水要1小时左右,完全靠手探查,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江水十分浑浊,水下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朱汝明介绍,在操作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困难的通道,他们派出了6队潜水员,但钢缆被石块和船体卡住了,又不得不放弃,改换新的通道。然而,新的通道又碰到了更大困难。由于船舷和河床呈现90度夹角,钢缆又在石头缝之间夹住,导致断裂。
第二个难点是施工中会不停地碰到遇难者的遗体。
“一旦发现有遇难者遗体,秉着尊重生命的原则,我们都会马上停止施工,先配合有关人员转移遗体。”徐成光说,这时候,潜水员就会重新调整穿引钢缆的位置,以确保遇难者遗体的完好。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朱玉柱也表示,起吊过程要缓慢,这是对逝者最大的保护,否则会对遇难者遗体造成二次伤害。此外,这样能够保护现场,对还原遇难者最后时刻有重要作用。
第三个难点是扶正过程中船体需要受力均匀,节奏不能过快。
参与救援的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熊伟说,沉船区域江底有大量泥沙和石块,并且沉船倒扣紧贴着河床,增加施工难度。同时沉船结构复杂,又灌进很多水,重量分布不均匀,要把握好施工的节奏。
专家表示,扶正是非常细致的工作,所遇到的困难也非常严峻,为了稳步、小心翼翼地推进各项工作,制定了非常细致的方案,整个过程总体来说稳步推进。
尽全力不放弃,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
自4日晚以来,搜救工作转入沉船扶正阶段。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作出这个决定?徐成光说,结合近期搜寻结果和使用生命探测仪结果,没有再发现生还者和生命迹象,根据专家的综合研究分析,船体内再有生还者希望越来越渺茫,在总体判断没有人员生还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整体扶正。
同时,整体扶正和起浮能够尽快地全方位对所有舱室进行排查,有利于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此外,扶正和起浮作业符合国际惯例和专业做法,现场的装备设施都已齐全,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到位,具备了扶正和起浮能力,并从全国抽调了打捞救助、船体船舶修造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着船体慢慢起浮,船舱露出水面,抽水、遗体整理等工作同时展开。专家将进入检查船体结构,同时防疫专家进入作业,然后部队官兵进入船舱搜寻。同时,将采取“侦、破、消、装、运”等步骤对船舱进行救援及遇难者遗体的处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大风大浪的侵蚀下,沉船多个部位已经破碎,船尾左侧的船顶几乎挨着地板。船尾的走廊栏杆几乎全部变形,上面挂着衣架,还晾有两件深色短袖衬衫。
在搜救工作继续展开的同时,事件原因调查工作已经展开。徐成光透露,已组织精干、权威的技术专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决不护短、决不掩饰的原则,尊重科学、尊重事实,认真查明,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目前,有关部门已对幸存船员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新华社记者徐海波、陈俊、冯国栋、李鹏翔、皮曙初、王贤、梁建强、黄艳、沈翀、李伟)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