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脚鸟的孤勇——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在百花齐放的文学园地里,史铁生的文字总是那么独树一帜,让人读后留下很多感悟与唏嘘。《我与地坛》则是那么多优秀作品里,令我最为难以忘怀的杰作。透过字里行间,总让人联想起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眼神炯炯的男子,在生命的长河里挣扎着去寻找生命真正的含义与价值。每每有朋友让我推荐一本书,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荐史铁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整本书没有矫情的无病呻吟,留给我们的都是关于生命与爱的思考。
《我与地坛》全文充满史铁生的哲思。最好的年华里,他突然经历重大变故而失去双腿,完全陷入痛苦的深渊。史铁生看待那段晦暗的过往,从不掩饰自己当时的无助与迷茫。史铁生在作品里一直在记录着最为真实的自己,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亲切之感。情感是真挚的,发自肺腑让人不忍卒读。在时光的积淀下,真正地走向了光明,让身处逆境的人看到光明,让每一个读者更加热爱生活与感恩他人。
经历失去双腿的噩运以后,作者总想一个人静一静,跑到地坛里一个人独处。在那里他开始了艰难的跋涉,整个世界里已经没有了光彩,他成了被自我束缚的“囚徒”。甚至他曾经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像极了漂浮在波涛上的小船。他的母亲是理解他的,在那些风雨飘摇的日子里,独自承受着更多的痛苦。她爱着孩子又无法使孩子摆脱痛苦。那时候作者每次动身去地坛,他的母亲就帮他准备好一切。作者有一次折返回来,他见到母亲还在那里远远地望着他,仍旧保持着送他离开时的姿势。当母亲离开人世,他慢慢懂得那些内敛的爱。他回去晚了,她看到儿子是安全的就默默地回去,地坛里有史铁生轮椅留下车辙的地方,想必也一定都有过母亲留下的脚印。这些爱像是一盏灯,照亮了作者心里的一方净土。其实文中的母亲像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只是那个时候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懂得那些爱是多么的珍贵。《我与地坛》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眼泪。作者第一篇文章获奖时,他的母亲已经离开了人世。作者是遗憾的,如果母亲还在,我想他一定不会再让她担心。
母亲离开人世以后,史铁生还要继续地生活下去。他不再单单思考人为什么要活下去,开始更加细致地体会生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地坛里,他见到了同样身处困境与不幸的人们,他开始正视困境本身,并勇敢地面对生活。其实,这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所在。作者不再自怨自艾,而是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不管为什么要活着,而更应该思考要如何“好好活”。此时的史铁生已经不再惧怕生活给予他的悲痛,人生本来就不全是完美的。其实这些思考已经走出了死胡同,不再纠结于人生悲观论,而是有所作为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大哲人海德格尔总在讲向死而生,这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嘛!史铁生逐渐从自己的稚嫩走向成熟。生活本身不可能是完美的,不会有什么事情十全十美,但是仍然可以弥补那些缺憾,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史铁生在最后提起自己开始走向文学,好像一颗救命的稻草被他紧紧抓在手里。其实,当他决心写作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从自暴自弃走向了更为宽广的人生。史铁生不是很多励志书籍里标榜的勇士,曾经迷惘,也自暴自弃不知所措。但是史铁生最后开始成为每一个读者心中的巨人,这和他的文学成就没有关系,所有的掌声其实都应该献给他战胜了自我这一点上。
史铁生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曾自己戏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然而在他决定勇敢地面对苦难以后,不管以后再面对什么困境他都一直保持着乐观。我总觉得史铁生就是一只无脚鸟,在命运的嘲弄下奋勇地迎击风雨,永不停息。《我与地坛》就是他直面人生的开始,我相信它能教会更多的人如何体悟自己的人生。(张超)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