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五著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一部“活”的区域抗战史 历史当事人诉说 抗战实物发声 方志史料佐证

10.09.2015  15:57

  历史如何书写、历史记忆如何保留,是人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文化命题。各个国家和民族均试图通过有效、合理的方式,留住值得回忆的内容,以便更深刻地认知自我、理解自我,进而更好地把握未来命运。
  
   五著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
  
  值得骄傲的是,中华民族在对历史书写的探索中创造了许多独特而优秀的成果。李学勤先生曾经这样讲过,传世史籍汗牛充栋,不仅有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正史”,同时又有数量繁多、体裁各异的地方史志,分别记述不同范围的区域历史,这早已形成一种优良的学术传统。正是以史、志为主体,包括档案、谱牒、笔记、碑刻等在内的多样化的文献形式,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的历史书写体系,并凝练出求真存实的基本价值取向。
  
  如何更好地书写抗日战争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8月适时推出包括《山东抗战将士记忆》、《山东抗战将士传略》、《山东抗日根据地图志》、《山东抗战战事史料汇编》、《山东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5部著作在内的“山东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对书写山东区域抗战史做出了重要尝试,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数据体现严谨态度
  
  丛书的出版凝聚了地方史志工作者的执着和担当精神。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地方史志工作者书写历史用心之深、用力之勤、用功之苦:丛书搜集抗战老照片1000余幅,采访102位抗战当事人,撰写163位抗战将士传略,汇辑整理山东全省164部市县志书史料,调查抗战纪念设施和遗迹790处,整理图片689幅,丛书共计200万字。丛书的编纂出版集中了山东省地方史志系统力量,并吸收山东省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广泛搜集、深入采访、抢救整理、严格考证,注重让历史当事人诉说、让抗战实物发声、让方志史料佐证,展示了地方史志工作者书写历史的严谨态度。可以说,丛书不仅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山东省抗战史料集成,还是一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抗战史。
  
   对历史书写的两个挑战
  
  丛书编纂的价值和意义尚不止于此。从更深层次讲,它还在历史书写的方法论层面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如何深入理解区域抗战史与抗战整体史的关系。历史书写,不仅需要高度概括、抽象的宏观叙事加以引领,更需要以微观、细致的区域史研究为基础。区域史书写涉及区域相对较小,它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具体细微,必须有足够的史料支撑才能得出可靠结论。这是对历史书写的一种挑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书写,是将不同地区抗战史高度总括并加以升华的一种整体历史建构,抗日战争整体史离不开一部部内容深刻、史料翔实的区域抗战史支撑。山东是抗战时期主要敌后战场之一,深度书写其区域抗战史,有助于强化对抗战整体史的认知和理解。为此,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从宏观着眼、细微处入手,站在地方史和地方志的专业角度,利用史料整理、田野调查、口述访谈等史志编纂、学术研究借重的方式、方法,整合述、记、志、传、图、录等多种体例、体裁,实现了对山东区域抗战史的立体式建构,达到了深化山东区域抗战史研究,深度书写区域抗战历史的目的。这部区域抗战史,既成为抗战整体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为把握和提升抗战整体史书写水平提供了个案和重要素材。
  
  如何把区域抗战史书写成一部“活”的区域史?抗战历史叙事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命题。但是,这并不等于只能通过固化呆板的形式加以表达。如何让一部区域抗战史“活”起来,不再拘泥于单一的书写方式,对于历史书写又是一种挑战。
  
  丛书以资料的一手性和权威性为前提,既有形象直观的实物图照、系统客观的方志史料,也有系统谨严的历史梳理,更有感人至深的口述资料,以及庄重凝练的英烈传记。特别是大量“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在坚持尊重历史的原则下,多种形式的叠加效应,再现了战火纷飞的山东区域抗战历史场景,引领人们进一步走向历史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丛书塑造了一部“活”的山东区域抗战史,这无疑为其他地区的抗战区域史书写提供了一种重要思路。(和卫国 作者单位: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