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却的伤痛与教训——“南京大屠杀”主题图书推介

19.12.2014  12:15

  张光茫

 

  今年12月13日为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一系列官方纪念活动之外,国内出版界也推出了许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主题图书。现在,让我们走进一些书籍,铭记国耻,让历史的伤痛与教训一代代传承下去。

 

  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杀纪实》(江苏教育出版社),从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地反映这一事件的始末。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以详尽的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有沪松战役的顽强抵抗和失败后的大面积溃败;有国际侨民对20万难民的英勇救助;有日军残忍杀害的恐怖,也有放弃抵抗的军民的软弱;有拉贝、魏特琳的人道主义的爱的怜悯,也有国人麻木自私的为虎作伥;有远东国际法庭上的控诉,也有证据材料的缺失的遗憾。这种罪恶是不分国籍、时期和人种,需要全人类的警醒,更让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与现实意义。

 

  张宪文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南京大学出版社),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的大惨剧。全书从日方资料入手,用日方自己的资料,如松井石根日记、冈村宁次日记、陆军省军务局档案等建立南京大屠杀史的基本史实,给日本右翼响亮的耳光。书中厘清了日军进行屠杀的规模、地点、方式;分析了日军进行屠杀的意图、动机和具体原因;厘清了日军性暴力的规模、方式和目的,分析了其对南京妇女的身心伤害;同时分析了大屠杀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统计了大屠杀造成的财产经济损失,阐述了屠杀造成的南京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断。而这些历史的真相,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谬论。

 

  南京大屠杀亲历者林长生老人的《南京大屠杀之铁证》(中央编译出版社),是一本真实记录侵华日军血腥暴行的书。书中详尽描述了林长生在南京大屠杀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向日军提出强烈控诉。“就一个幸存者来说,我并不愿纠缠以往,去回忆那一幕幕可怕的情景,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日本,企图否定南京大屠杀暴行者大有人在,他们对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定论进行恶毒的攻击,像对待当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土地上挑起战火一样,我将坚决战斗到底。”作者一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的取证,那种亲临现场的切肤之痛,让人夜不能寐。

 

  《南京大屠杀:日军士兵战场日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收集了参加南京大屠杀的19名日本士兵的战争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这些日本军人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应征入伍,到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的心灵历程,再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残酷的历史。从他们的日记中经常可以看到细腻的感情,写给父母的信,对家乡的思念,然而这样细腻的感情仅仅只是暂时,他们其他时候却杀死了几万俘虏,或者抓捕无辜难民……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美国历史学家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中信出版社),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全书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一是日本人的视角,二是中国人的视角,三是一群不肯抛弃南京的西方人的视角,他们创立了安全区,最终拯救了近30万名中国人。书中不仅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还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书中附带了张纯如母亲所做的序、张纯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于2011年9月撰写的尾声,新增加的内容对这本书创作的前因、后果以及张纯如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以上南京大屠杀主题书籍,让我们明白,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吸取历史教训,才能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才能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