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眼中的习近平主席:博学广识 富有魅力
博学广识 富有魅力(风采篇)
——外国友人眼中的习近平主席
从2月6日赴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到11月23日结束南太平洋之行,习近平主席2014年7次出访,足迹遍及18个国家。谈外交、议国事之余,习主席不忘看望老朋友,也结识了一批新朋友。在外国友人眼中,习主席博学广识,富有魅力,令人印象深刻。
“见到习主席至今仍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说起习主席送的大熊猫玩具,孩子们更是高兴得停不下来。”谈起习主席的访问,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朗塞斯顿市斯科奇—欧克伯恩小学汉语组长贝思墨激动不已。他对本报记者说,在习主席与学生们见面后,学校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乃至世界各地的来信,“可见习主席到来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今年5月,斯科奇—欧克伯恩小学16名学生给习主席写信,表达了邀请习主席访问塔斯马尼亚州的愿望。11月18日,习主席访问塔斯马尼亚州时专门安排时间看望这些孩子。“习主席热情地与孩子们握手,非常和善地同他们交流,尽量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与他们对话,特别亲切。”贝思墨说,“习主席此次访问给澳大利亚人留下了非常美好且难忘的回忆。”
7月,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进行了一次走亲戚、串门式的访问。访问虽然只有两天,但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至今记忆犹新。“此访为韩中关系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使韩国梦和中国梦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说,“访问显示出中国全方位外交的特点和柔中带刚的外交风格。在公共外交领域,中国展开了亲近当地民众的魅力攻势。”他特别提到,习主席在首尔大学的演讲充分展现亲民魅力,使“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好邻居金不换”这句话形象描绘了韩中友好关系,深得人心。
韩国外国语大学全球安全合作中心所长黄载皓表示,正如两国领导人都曾引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韩中关系在两国元首成功互访后达到了新的高度。从朴槿惠总统访华的“心信之旅”到习近平主席访韩的“探亲之旅”,两国关系将更加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的“管鲍之交”。
提起今年3月与习近平主席的会面,法国戴高乐基金会主任弗朗索瓦·凯斯勒将军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习主席走进基金会,面带微笑,轻松自然,“他有一种宁静的力量、自然的权威,给所有在场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看来,戴高乐将军是他那个时代的伟人,“21世纪的中国找到了伟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今年9月发行以来,已分别在德国、新西兰、巴基斯坦等国举行首发式,受到世界各国政要、学者高度关注,也赢得了国外知名企业家的青睐。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该书广受欢迎,多国人士争相取阅。
“习主席在外交舞台上展现出运筹帷幄的能量,对国家发展规划的准确把握,为推动和平发展的积极倡议,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汉学家卢基扬诺夫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梦的提出是习主席治国理政高度的最好体现。“将中国传统哲学运用到当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向世人更加清晰地描述中国的发展理念,习主席的治国方略是对中国当代执政理念的升华。”他说,习主席未来的执政之路令人期待。
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卡洛斯·塔瓦雷斯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在国际形势极为复杂的背景下迅速发展,与领导人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坚实的执政能力息息相关。他说,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直观印象是,习主席富有魄力,勤政爱民,“习主席让我们看到了在国内雷厉风行执行改革的大国领导人的一面”。
有感于习主席的治国方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今年10月提出了“习近平时代”概念。他对本报记者表示,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习近平不仅规划个人任期内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中国未来30多年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他说:“如果中国提出的改革方案得到落实,未来将出现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本报记者鲍捷、万宇、李永群、林雪丹、颜欢、施晓慧)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