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树“受伤”严重 附近居民盼就地保护
百年老树身上的“伤痕”。
社区工作人员清理老树附近卫生。本组图片 李成伟
核心提示
4日,长春市民张先生反映,位于长春市南关区永吉街与通化路交会处附近的一棵百年老树遭人破坏奄奄一息,附近居民忧心忡忡,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给老树治病,让它能够继续留在这里陪伴大家。通过记者多方联系,社区派出专人现场清扫和看护,园林部门承诺立即对大树进行检查,争取尽快将它医治好。
本报记者 李金昊
在长春市南关区永吉街与通化路交会处附近有这样一棵柳树,它经历了百年的风雨依然挺立在这里,它是这里不断变迁、日新月异的见证者。在居民眼中,它就是附近最著名的地段标志物。夏季,孩子们在它“身边”玩耍,大人们在它左右合影留念,而老人们则在它“膝下”纳凉;到了冬季,它依旧冒着严寒坚持守候在这里。
现如今,这位百岁“老人”却遭到了人为破坏,身体情况每况愈下,“衣服”被人剥去了一大块,“脚”也裸露在外面,开始出现溃烂的情况。“身子”被市民用铁丝和绳子捆绑着。热心市民看到这些情况非常担心,都希望这位“老人”能够尽快得到治疗。
热心市民反映老树“生病”
4日上午,记者接到长春市民张先生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张先生表现出颇为着急的样子。据他讲,当日早上去南关区青怡坊花鸟鱼市场附近办事,由于到的时间比预计的要早,所以就在周围溜达了一圈。刚走了没几步,张先生就看到附近有一棵参天大树,光树干的直径就有足足两米左右。好奇的张先生马上走到这棵大树旁边仔细地观察起来。“我平时比较喜欢养一些植物,所以对一些树种和花类比较了解,正巧树下还有几个老大爷在下棋,我就想一边观察一下这棵大树一边看看棋,就当消磨时间了。”张先生说。
等到张先生走过去后,还没来得及看一下棋盘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一眼就认出来这是一棵柳树,当时从树干和高度上就能判断出这棵树年纪不小了,不过树根底部已经出现大面积溃烂的现象,可以清楚地看见树根裸露在外,而且树皮也有被人剥掉的情况。”据张先生描述,这棵柳树目前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如不及时得到治疗,恐怕活不了多久。
人为破坏使百年老树“受伤”
当日11时许,记者来到南关区永吉街与通化路交会处的青怡坊花鸟鱼市场南侧,见到了这棵柳树。通过肉眼判断,这棵柳树将近10米高,树干直径达到两米左右,而张先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只见这棵大树的根部出现了严重的溃烂现象,几乎一半的树根裸露在外,树干上也有很大一块树皮被人为剥掉,而且还有人用铁丝将树干捆绑起来,大树的受伤情况十分严重。
随后记者采访了附近居民何女士。据她介绍,这棵大树从她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这里了,具体的年龄肯定超过100岁了,“我今年快60岁了,我记得我母亲在世的时候和我说过,她小的时候这棵大树就已经在这儿了,所以肯定100岁以上了”。何女士告诉记者,附近以前有一位103岁的老人曾经告诉邻居们,这棵大树比她的年纪还要大,100岁左右只是保守估计。
根部溃烂的老树让人“心疼”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有许多周围的居民和路过此处的市民纷纷来到这棵百年老树旁驻足观看,在感叹百年老树壮观的同时,大家更多的是为它今后的生存问题担忧。“从小在这里生活,平时经常从这里路过,只知道这是一棵老树,但是并没有注意到它是否遭到破坏。刚才看到它受伤如此严重,心里挺不舒服的。我们这些上了年岁的人都觉得它是一个一直陪着我们的老朋友,也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念想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地为它治病,让它能一直留在这里,陪在我们身边。”附近居民魏女士说。
“这一看就是人为破坏的,你看树根下面都空了,还有人往里面扔烟头和垃圾,真是太可恶了。树也有生命,也需要我们保护。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大树下乘凉,现在它都死了,如果再不及时保护,估计以后就很难找到这样的老树了。”
附近居民张先生表示,从去年开始这棵老树就已经出现根部溃烂的情况了,但是一直没人注意,这一年的时间有一些居民不仅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损坏这棵大树,有的时候环卫工人和周围居民刚刚把大树周围清理干净,第二天就又被破坏了。
社区派专人给老树“做护理”
随后记者来到负责该区域日常管理的南关区永吉街道全安小区社区反映该情况,社区孙书记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派网格长张莉、王怀英与记者一同来到现场。到现场后,她们立即用扫帚等对这棵百年老树的周边进行了清扫,将大树上捆绑着的铁丝和绳子解了下来,将树根里的烟头和垃圾掏了出来。为了防止再有人来破坏和扔垃圾,社区还专门制作了一张温馨提示卡,来提醒大家保护这棵百年老树。“我们也会联系园林部门前来检查,在这期间,我们会一直在此进行监督。”社区网格长张莉说。
当日下午,记者将此事反映给了南关区园林绿化管理处,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表示会立即通知相关专业人员去现场对这棵老树进行“体检”,随后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争取尽快将老树治好。
本报将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新闻评论
大树也会痛
本报评论员 王者东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柳树好栽、易活。
但你见过百年的柳树吗?恐怕没几个人见过。既然大树穿古越今活到了现在,真不容易,理应像善待一位百岁老寿星那样善待她。保护树木这件事,不用掰扯太多环保大道理,必须善待,没啥可说的。但南关区这棵老树的不幸遭遇,却让人看完如鲠在喉。这么一棵处于闹市的百年老树,有人对其剥皮割肉 ,有人对其烟熏火燎,有人往树上砸钉子、挂铁丝,众多“刑具”都用上了,可见人心之刻毒。大树也会痛,那滴滴树汁即是她无声的眼泪。大树“披枷戴锁”被折磨很多年之后,多亏有了好心的张先生仗义相护,记者出现,命运才出现了一丝转机,社区当时行动倒是挺积极,园林部门也答应给大树“看病”,我们拭目以待等下文吧。
对待一棵大树的态度,代表着我们关心自己生存环境的态度。其实,哺育我们这座城市的最早树种之一即是柳树,历史并不悠久的长春,二百多年前还在柳树甸子、芦苇掩映中酝酿新生呢。清朝时候,龙兴之地封禁而治,也是就地取材,以柳树、泥巴为建材,混合成柳条边墙,圈地保护。所以我们这座城市和柳树有着柳丝春影一样千丝万缕的渊源之系,从植物学角度看,柳树是伊通(满语“汹涌澎湃”的意思)之水浇灌的,是土生土长的纯地产树种,是这座城市的母亲之树,后来才有了移植而来的松树一类较名贵树种。柳树和这座城市是贫贱之交,不能忘却她。多年前,吉林省民俗家学会理事长施立学先生建议建立长春的柳条边文化纪念馆,也是以一棵柳树为出发点。
这棵柳树的年龄,比在世的99%以上长春市民还要大,她曾经秀若美女刘海的柳苏,如烟拂过这个城市几个时期或沧桑或美丽的脸,是城市历史最忠实的见证者。在雾霾天,想知道我们曾经是从什么样的人居环境里走来,又该走向何处?透过一棵百年柳树的枝丫,也许我们能思索出一些有益的启迪……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