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生态移民实现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双丰收”

24.10.2015  22:35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张景波 王春宝 杨桂清)白山市把生态移民工作和实现“人的城镇化”紧密结合,通过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现已完成生态移民5.2万户、计13.5万人,实现了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双丰收”。

白山是一座依林而生、依矿而建的综合资源型城市,森林覆盖率达83.2%,有林业人口18.3万人,工矿区居民6.8万人。这些职工及家属因靠山而“吃山”,户年均直接消耗木材(主要是烧柴)10立方米以上;因居深而“简出”,看病住院及子女就读也多有不便。为改变现状,自2008年开始,白山市即把环境保护和改善民生通盘谋划,将生态移民与“人的城镇化”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移民之路。

——成功探索三种模式,实施重点人口迁移。一是国有林场棚改搬迁整合模式,采用“国家、林场、地方政府和职工各拿一点”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推进国有林场向所在地中心城镇或相邻城镇迁移,有条件的大规模林场就地就近组建大型经营区,规划建设林业新城镇。全市6个省属森工企业齐头并进,现已完成生态移民1.5万户、4.2万人;二是国有工矿棚户区异地搬迁改造模式,即围绕资源枯竭型工矿区企业转型发展,以解决工矿区职工住房、就业、生活等问题为重点,通过培育转型产业、恢复自然生态等措施,组织工矿区向所在镇区移民;三是保护区内村屯整村搬迁模式,即通过政策引导,对林区散居户、无耕地农民、自愿搬迁的农民实行异地搬迁;对生活在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贵物种密集区等生态敏感区的居民实施整村搬迁。

——“移后”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显著提高。新建的移民小区和城市小区毫无二致。在湾沟林业局和江源区政府共建的51栋新型小区里,幼儿园、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一应俱全,如今已有4000户林场、矿山工人和散居农户“移进”。一到晚上,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人们聚集这里休闲散步、踏歌起舞;在离靖宇县城不远的“丁小山村”新建村,红墙灰瓦排列齐整,绿树红花相互掩映——6年前从靖宇县水源地整体“移出”的41户农民,年收入同比翻了3番;长白县望天鹅景区入口处的“望天鹅新村”,原名“十五道沟村”,2008年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移出”,至今,80户人家已有40户开设家庭旅馆,18家开设旅游商店,另几户联合开发漂流路线、修建水上乐园,村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多。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中心城镇功能渐全。以实现“人的城镇化”为目标,白山积极引导产业、资源等要素向建制镇集聚,推动项目、企业向移民区集中,扶持移民群众从事林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进程。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近年来的生态移民,白山市林地面积增长了0.46%,活立木蓄积量增长了4.8%,森林覆盖率增长了2.1%,在增加造林面积和林木蓄积的同时,也减少了社会生活对资源环境的伤害和污染;移民后腾空农民宅基地7000多公顷、林矿场部家属区6200多公顷,这部分土地通过置换全部调整为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扩大生态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通过生态移民调整公共投入,避免了重复建设及浪费,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